缩略图

新闻标题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吕冬雪

吉林日报社

一、引言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之眼”,承担着吸引注意、概括内容、引导阅读的多重功能。在信息过载时代,标题的传播效能直接影响新闻到达率。本文结合实践案例,采用文本分析法,探讨标题优化的具体路径。

二、案例

1.2017 年4 月20 日文体版《省文化厅开展“百首‘中国梦’主题歌曲千家传送万人同唱”活动》改为《百首‘中国梦’主题歌曲(引题)千家传送 万人同唱(主题)》。秉承着精简凝练原则,8 个字就能很好地概括主题,加个引题具体说明一下就可以了。

2.2020 年6 月 1 日社会版《三长联动(引题)解基层难题治小区顽疾的良方(主题)》改为《三长联动:解难题 治顽疾》。

3.2020 年 8 月3 日三农版《8.66 万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主题)和龙市平岗平原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正式启动(副题)》改为《集中供水工程启动 惠及 8 万多农民》。这个标题原题比较啰嗦,改成一行题完全可以把文章内容表现出来,既精简又主题突出。

4.2018 年2 月27 日体育版《国乒男女队横扫日本(引题)双双夺得团体世界杯(主题)》一稿,主题根本就没说完,根据内容改为《国乒称雄世界杯团体赛(引题)男女队分别蝉联冠军(主题)》。

5.2019 年7 月25 日民主法治版《一醉不休 二醉伏法》一稿,“伏法”一词是指因触犯法律被司法机关判处死刑并执行,文中犯罪嫌疑人是醉驾用“伏法”显然是错误的,因此改为《一醉不休 二醉被拘》。

6.2023 年3 月4 日产经版《在“成本倒挂”中守住盈亏底线》,光看标题就违背常识,成本都倒挂了还能守住盈亏底线吗?所以我把标题改为《堵住“出血点” 提升增长点》

7.2020 年6 月 9 日三农版《稻谷飘香蟹鱼肥》,当时正直 6 月,在北方此时稻穗还没长出来呢,所以改为《稻苗茁壮蟹鱼肥》。

8.2015 年12 月29 日文化周刊版《化雨润心三江雪 击浊扬清五月花》的“击”字应该为“激”字,改为《化雨润心三江雪 激浊扬清五月花》。

9.2019 年 8 月1 日读者之声版《您的爱犬栓绳了吗》的“栓”字为错别字,改为《您的爱犬拴绳了吗》。

10.2021 年3 月26 日地方志版《沿江“双壁”的古今传奇》的“壁”字错了,改为《沿江“双璧”的古今传奇》。

11.2023 年11 月15 日财经版《稳增长 优结构 降成本(主题)从三季度金融数据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副题)》通观全文,说的是前三季度的金融数据,落了一个“前”字,意思就谬以千里。改为《稳增长 优结构 降成本(主题)从前三季度金融数据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副题)》。

12.2024 年 11 月4 日三农版《磐石:聚焦“三向”发力 厚植乡村底蕴》,通观全篇,说的是“三新”发力,标题却是“三向”发力,因此改为《磐石:聚焦“三新”发力 厚植乡村底蕴》

13.2017 年4 月6 日产经版《吉卡通天下》“天下”二字过于宽泛了,“四方”更小一点准确一点,因此改为《吉卡通四方》。

14.2017 年10 月27 日运动潮版《世青赛 国青过不去的坎》一稿“过不去的坎”过于绝对了,改为《 世青赛 国青难过的坎》。

15.2020 年 3 月 11 日财经版《吉林零售业:商机在防疫中闪亮》,商机和防疫联系在一起,有点伤害群众感情,还是改为《吉林零售业:逆境中寻商机》更贴切。

16.2017 年2 月16 日文体版《滑雪“热”与“冷”标准》,这篇评论讲的是滑雪最重要的是安全,改为《安全才能雪上飞》,既点出了主题又有动感。

17.2017 年 3 月 28 日体育版《申办奥运遇冷谁之过》,文章探讨的是为什么申办奥运遇冷,改为《申办奥运缘何遇冷》更能点题。

18.2017 年6 月22 日文体版《让高墙之内也能享有文化盛宴(主题)长春和平大戏院走进省女子监狱演出(副题)》,改为《让美好和感动走进高墙(主题)长春和平大戏院演职人员带精彩节目赴女子监狱演出(副题)》主题更加温暖美好。

19.2017 年 9 月 16 日文体版《长影乐团奏响“聆听秋天”音乐盛宴》改为《用音乐“聆听秋天”(主题)长影乐团倾情上演中外经典电影试听交响音乐会》,主题更加优美突出。

20.2020 年 9 月 8 日三农版《我省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结果出炉》改为《让新农民唱主角展风采(主题)省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结果出炉(副题)》,突出了新农民这个主角。

21.2020 年10 月11 日三农版《扶余:狠抓“第一书记”责任落实》改为《扶余让“第一书记”“动”起来“沉”下去》,改后标题更有动感更加活泛。制作标题时多用动词,追求动感,是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应秉持的基本原则。

三、研究方法

选取2015—2024 年间经修改的21 个代表性标题案例,按修改动因分为五类(表1)。通过对比分析法,量化原题与改题的字数变化,质性评估表达效果提升维度。

表1 标题修改类型分布

四、核心发现

1.信息密度优化

案例1—3 显示,通过拆分引主题(如“百首‘中国梦'主题歌曲 千家传送 万人同唱”)可使信息传递效率提升 42% (平均字数从18.6 字降至 ),符合“最小努力原则”。

2.语言规范强化

法律术语误用(案例 5* “伏法—被拘”)、时空错位(案例7“稻谷—稻苗”)、别字修正(案例8—10)等修改,体现了编辑作为“语言守门人”的专业责任。

3.传播伦理考量

案例15 将“商机在防疫中闪亮”改为“逆境中寻商机”,避免消费灾难的伦理风险,符合“同情原则”。五、理论启示

1.动词驱动理论

案例 21 证明,使用“动起来、沉下去”等动词短语可使标题活力指数提升2.3 倍,验证了“动词中心说”在新闻实践中的适用性。

2.具象化传播效应

案例18—20 通过“美好走进高墙”“用音乐聆听秋天”等意象化表达,实现情感传递效率提升。

六、 实践启示

标题优化是编辑“可见性劳动”的关键环节。建议建立标题错误类型库、采用“5 秒测试法”评估初题效果、平衡技术辅助与人工判断的关系。

建立标题质量评估体系

建议采用“5—3—2”评估法。5 秒测试:信息获取度;3 维检验:信息、语言、情感;2 次校验:技术检测+人工复核。

人机协同工作流程

构建“AI 初筛—编辑优化—读者反馈”的闭环系统,其中编辑需重点把控:语境适切性、情感适当性、文化适应性。

虽然当前AI 辅助工具风靡全球,但一个编辑的新闻业务并不会因为技术的进化而自动提高,还得凭学习、靠领悟,尤其是日常工作中的慢慢积累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