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

作者

尤泽东

2025年6月

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殖民图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 周年,就要铭记历史、开创未来。铭记历史,就要牢记抗日战争胜利来之不易、艰苦卓绝,我们中华民族既遭受了重大伤亡损失、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又在党的领导下总结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经验,成为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理论总结、制胜法宝。开创未来,就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把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为我们在新时代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现实启示、行动指南。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经过 14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壮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第一,建立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战胜侵略者、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博大胸怀捐弃前嫌、以坦荡胸襟求同存异,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倡导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战略决策使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人民迅速凝聚在抗日旗帜下,形成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全民全面抗战局面。各阶层民众纷纷踊跃投身抗战巨流,构筑起抵抗侵略的万里长城。工人阶级成立反日义勇队,用鲜血、生命支持抗战生产;农民群众建立自卫武装,以低劣的武器、血肉之躯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将工Γ 、设备内迁,保存实力,支援抗战;数万知识青年不惧风险,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少数民族中的朝鲜族、满族组建抗日武装,大青山蒙汉军民一心创建抗日根据地,冀中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率领下作战勇敢、战功累累;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组织捐款捐物,回国服务,为抗战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一战略决策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既统一又独立”“又联合又斗争”策略,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既维护大局,又反击分裂,确保了统一战线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三三制”政权建设、减租减息等政策,调动各阶层积极性主动性,使敌人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根本在于形成并坚持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团结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的广泛统一战线。这一历史经验深刻表明,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战胜强敌、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斗争、抵御外辱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迸发出空前力量。从“九一八”事变后此起彼伏的抗日救亡图存运动,到“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血战到底,保卫中华”“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怀成为时代最强音。中国共产党率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救亡图存,将爱国主义升华为全民族的共同意志,获得了全国人民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支持。在延安,“抗大”学员誓言“抗日救国”;在东北,抗联8 名女战士集体沉江,壮烈殉国;在华北,狼牙山五壮士舍身跳崖,气壮山河;在西南,川军将士深明大义,毅然出川,血洒疆场。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生动诠释了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向上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中国人民抗击侵略、争取独立的强大力量,凝聚起中华民族在极端困境中的强大民族自信心、惊人战斗力。大后方的民众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劳军捐款,参军抗日,共赴国难。广大的海外华侨不仅捐献飞机、汽车、药品等物资,还购买国债、抵制日货甚至直接归国参战。这种国内外一致、海内外一心的团结力量,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占领殖民图谋,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第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捍卫自身尊严、争取独立自由的根本保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显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在思想引领上,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强调动员“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力量,“以便我全体同胞总动员,武装起千百万民众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 年8 月,洛川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同志提议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不仅体现了全面抗战方针和人民战争路线,也指明了坚持长期作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日斗志。同时,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论持久战》,系统阐述抗战三阶段理论,有力驳斥“亡国论”与“速胜论”,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为全国抗战提供了战略总方针、思想总动员。在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二次合作;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最大程度争取民众支持;克服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言:“领导权并不依赖于力量的大小,而要看领导者的纲领和所做的努力”,这种政治领导力使党成为团结抗战的核心。在军事战略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游击战,带领人民群众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最终形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八路军、新四军大胆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形成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的战略格局,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被动为主动,对敌人构成了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方法理论、正确的战略战术,为抗战胜利、民族独立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四,战争的最深厚力量存在于民众当中,坚持人民战争是彻底埋葬日本侵略者的制胜法宝。

毛泽东同志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思考战争,在《论持久战》中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能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敌人,这一科学论断在抗战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根据地,将群众切身利益与抗战目标、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与开辟敌后战场相结合,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凝聚抗战到底勇气,激发了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无比热情,大批青年踊跃参军,为持久抗战储备了有生力量。人民战争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人民群众的战斗力得到极大发挥。敌后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大显神威,战果显赫;广大人民群众在反对日寇“扫荡”“清乡”“蚕食”中,发明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灵活战术,演绎出“无处不战、无时不战”战争奇观;8 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抗击了64%的日军和95%的伪军,消灭日军52 万余人,伪军 118 万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人民群众的支持覆盖到战争的各个层面。在山东解放区,沂蒙山的“红嫂”们用乳汁抢救伤员、用门板架浮桥,仅1941-1942 年间就为八路军提供军粮1.2 亿斤;在敌后沦陷区,上海工人通过组织罢工、破坏交通线等方式配合正面作战,仅1941 年就组织破坏行动200 余次。这种全民动员、全民族参加的人民战争,使日本侵略者陷入“处处受敌、寸步难行”的困难境地。侵华日军哀叹:“中共的游击战术本质,是将民众团结在周围形成整体,使敌军难以分清军民界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人民战争是我们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是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来自于国内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也需要国外援助、国际合作和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外部因素也至关重要。这种外部国际援助从政治声援、物资补给到军事配合,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苏联作为最早向中国提供实质性援助的国家,通过总计2.5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先后向中国提供 1235 架飞机、82 辆坦克及大量火炮弹药;苏联志愿航空队直接参战,在保卫南京、武汉等战役中击落日军飞机数百架,15 名飞行员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世界各国人民也向中国抗战提供了广泛支持。共产国际、各国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和劳动人民纷纷谴责日本侵略,开展各种方式的援华活动。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民众组织了各种援华团体,募捐了大量的钱款物资。以白求恩、柯棣华为代表的众多国际友人,亲赴中国,投身救死扶伤的抗战一线。在战略上,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由于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陆军主力,在苏德战争爆发后,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南进”的作战行动也受到极大制约。在实际作战中,中国军队与盟军展开了密切协同。1942 年,中国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先后发起缅北、滇西战役,歼灭日军数万人,减轻了盟军在印缅战区的压力。同时,中国还是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保护空军基地,保障盟军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此外,中国与美、苏等盟国在情报收集等方面也开展了全面合作,共享信息,相互支持。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现实启示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提供了走向复兴的宝贵经验与现实启示。我们要传承抗战血脉、弘扬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肩负起历史重任,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人民的、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习主席强调,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使党发展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从伟大抗战精神、抗战基本经验中汲取智慧,强化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自觉。习主席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新时代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建设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必须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的重要标志。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历史和实践同时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找到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万众一心,风雨无阻,矢志不渝地向着既定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必须增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精神信念,习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深刻认识到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饱含艰辛,不仅要敢于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砺、在前进的征程中奋斗,更要在前行的道路上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将发展作为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手段,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加坚定、更加宽广。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作为反抗压迫、克敌制胜核心力量的历史逻辑。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著名论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理。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热火朝天的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子弟兵始终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坚强柱石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守护神”。新时代坚定不移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官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找准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不足,加快军事理论、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全面提升人民军队建设发展水平;必须坚决打好建军一百年目标攻坚战,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构建“基础-合成-联合”训练体系,提升联合作战、全域作战能力,始终保持“随时能战、准时应战、战之必胜”的战备状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全面提升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战略能力。

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深刻印证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5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种人民立场不仅是抗战胜利的关键,更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新时代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必须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去,教育广大干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去开创工作心局面;必须保障改善好民生,民生关系到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五是必须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深刻昭示,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习主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既是对战争苦难的深刻反思,也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强军建设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同时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为和平提供坚实保障,始终秉持“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的辩证思维,既坚决反对战争,又具备捍卫和平的能力;必须践行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合作,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协商合作,坚决抵制单边主义、霸权主义,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和平发展理念转化为惠及世界的务实行动;必须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坚守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兼顾各方利益,照顾彼此关切,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顺应和平发展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