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困境与突破之道
唐璐
济南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 250000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其面临的困境,涵盖绩效目标设定、预算编制、绩效监控、评价体系及结果应用等方面问题。同时,针对性地提出突破方法,如优化目标设定、改进预算编制、加强监控、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结果应用等。整体研究目的在于为提升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其更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运用专项资金 。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困境;
一、引言
当下,财政资金管理改革不断推进,在此趋势下,事业单位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十分必要。它不仅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让每一笔专项资金都发挥最大价值,避免浪费,还对保障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使公共资源能精准投入民生领域,提升民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接着说明了研究目的与方法。本文聚焦于深入剖析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现存的各种困境,例如管理流程、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致力于探寻切实有效的突破途径,以推动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水平提升。为达成研究目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挖掘问题与解决方案,为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
二、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概述
这部分对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进行了概述。首先介绍财政专项资金,它是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定义明确指向特定项目或领域。其特点鲜明,具有特定用途,专门用于特定事项,不可随意挪作他用;需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流向精准;时效性强,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发挥资金效益。接着阐述绩效管理内涵与目标。在专项资金管理里,绩效管理涵盖多个关键环节:绩效目标设定为管理指明方向,绩效监控保障执行过程顺利,绩效评价衡量资金使用成效,结果应用则促使管理持续改进。其目标是提升专项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让有限资金创造更大价值。最后强调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对事业单位而言,它能保障资金合规使用,避免违规操作与浪费;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使专项资金更好地转化为优质服务;还能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与高效使用资金,增强自身实力与竞争力,在履行公益职能中不断进步。
三、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现状
这部分围绕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现状展开阐述。在管理流程与制度建设方面,当前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上,通常有着一套较为固定的流程。项目申报阶段,需依据实际需求和相关政策提出申请;预算编制环节,结合项目规划估算所需资金数额;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计划使用资金;同时设有监督环节,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在管理制度建设上,不少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逐步建立起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对各个流程进行规范。然而,这些制度在完善程度和执行力度上参差不齐,部分单位的制度尚处于初步阶段,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漏洞。在取得的成效方面,值得肯定的是,部分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上已收获积极成果。一些项目通过优化资金使用方案,显著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原本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工作,现在能够以更少的资金完成同样甚至更好的任务。在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资金的合理运用使得公共服务产出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例如,某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利用专项资金更新医疗设备、培训医护人员,当地居民享受到了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还有教育类事业单位通过专项资金改善教学设施、引进优质师资,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这些实例充分证明了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方面所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后续工作的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面临的困境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制约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在绩效目标设定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设定的绩效目标模糊不清,表述含混、指标不具体,使得绩效衡量与评价缺乏明确标准,难以准确判断目标达成情况。另一方面,绩效目标常与项目实际情况及单位战略规划脱节,导致目标在执行中无法落地,失去指导意义。预算编制也不够科学。一些事业单位仍沿用传统的“基数 + 增长”方法,这种方法缺乏对项目实际需求和成本效益的科学考量,易造成预算与实际需求不符。同时,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参与度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不畅,致使预算内容不准确、不完整,无法为资金使用提供可靠依据。绩效监控不到位也是一大问题。现有监控手段有限,主要依靠定期报表和简单检查,难以实时动态掌握资金使用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而且,监控结果反馈机制缺失,相关部门无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无法对预算执行偏差进行有效调整。绩效评价体系同样不完善。评价指标设计不合理,权重设置缺乏科学性,定性指标过多、定量指标不足,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此外,评价主体单一,主要集中在内部财务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缺少外部专家和服务对象等多元主体参与,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在结果应用上,也存在不充分的情况。绩效评价结果未能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有效挂钩,使得绩效管理对预算的约束作用微弱,无法激励单位合理安排预算。
五、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突破之道
为解决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困境,提出以下突破途径: 首先是优化绩效目标设定。严格遵循SMART原则,借助成本效益分析等科学方法来确定精准的目标值。在此过程中,注重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紧密沟通协作,共同参与目标设定工作。并且组织专家对设定的目标进行专业论证,以此保证目标既贴合实际情况,又具备一定挑战性,为后续工作提供明确指引。 其次是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引入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充分发挥它们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束缚、能适应变化等优势。通过建立跨部门预算编制小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预算更科学合理。 再者是加强绩效监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对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和及时预警,以便迅速察觉问题。同时完善反馈调整机制,依据监控反馈的结果及时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确保绩效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然后是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精心优化评价指标体系,适当增加定量指标占比,合理设置各项指标权重。引入外部专家、服务对象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从不同视角审视专项资金绩效,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最后是强化结果应用。把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紧密挂钩,对绩效表现优秀的项目在预算分配上给予优先支持,对绩效较差的项目采取削减预算或暂停拨款等措施。建立健全激励问责机制,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奖励,对未达绩效标准的进行责任追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结论
研究得出结论: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存在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预算编制不科学等诸多困境,通过优化绩效目标设定、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加强绩效监控、完善评价体系及强化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突破策略,可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白宗青.中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2]陈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困境与突破[J].纳税, 2018(11):2.
[3][徐颖.公益性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创新实践[J].中国经贸, 2017(13):3.
[4]洪阿娜.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创新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 2018, 000(00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