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新进展
陈曙光
身份证:430626198503121537
摘要:伴随科技的飞速进步,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和深入。本文深入分析了该技术在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环节的最新应用,探讨其在提升系统性能、推动智能化发展、助力新能源接入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展望。研究表明,电力电子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应用,为构建高效、可靠、智能的现代电力系统筑牢了技术根基。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高功率密度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电力系统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其稳定、高效运行至关重要。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融合电子学、电力学和控制理论的交叉学科,凭借对电能的高效变换和精准控制优势,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地位愈发关键。从早期简单的电能转换,到如今全面覆盖电力系统各个环节,该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了电力系统的技术革新,也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发电环节的应用新进展
2.1 新能源发电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持续上升。这些新能源发电装置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的支持。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光伏电池输出直流电,需借助电力电子变换器转化为交流电才能接入电网。新型光伏逆变器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实时调整光伏电池工作状态,提升发电效率。据研究,采用该技术可使光伏发电效率提高 10% - 30%。在大型光伏电站中,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优化 MPPT 算法,能进一步提升效率。
在风力发电领域,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FIG)和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PMSG)应用广泛。DFIG 通过背靠背变流器实现能量交换与控制,调节发电机转速和输出功率。PMSG 通过全功率变流器与电网相连,具备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近年来,风力发电变流器采用碳化硅(SiC)器件,提升了功率密度,降低了能量损耗。
2.2 传统发电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在传统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中,电力电子技术同样得到广泛应用。火力发电的励磁系统采用晶闸管励磁装置,快速调节励磁电流,提升发电机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性能。电力电子软启动装置降低电动机启动冲击电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水力发电中,电力电子调速装置依据电网负荷调节水轮机转速和出力,保障机组高效稳定运行。此外,该技术还用于水电站的无功补偿和电压调节,提升电能质量。
三、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输电环节的应用新进展
3.1 高压直流输电(HVDC)技术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在输电领域的典型应用。与传统交流输电相比,HVDC 输电容量大、距离远、损耗小,且不存在交流输电稳定性问题。现代 HVDC 系统采用晶闸管或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换流技术。随着 IGBT 技术成熟,基于 IGBT 的电压源换流器(VSC)型 HVDC 系统成为研究热点。VSC - HVDC 系统响应速度快,能独立控制有功和无功功率,可向无源网络供电,在城市电网供电和海上风电场输电中应用前景广阔。我国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采用该技术解决了海岛供电难题。
3.2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通过对输电系统参数的快速、精确控制,提升输电能力、稳定性和电能质量。常见装置有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和可控串联补偿器(TCSC)。SVC 通过调节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和固定电容器组合补偿无功功率,稳定电压。STATCOM 利用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构成静止同步电压源,补偿性能更优。TCSC 调节串联电容器容抗,提升输电能力。在我国电网建设中,这些装置得到广泛应用,如在重载输电线路安装 TCSC 装置,提升了输电能力。
四、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环节的应用新进展
4.1 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微电网技术
随着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大量接入,电力电子技术在其接入和微电网系统中发挥核心作用。分布式电源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配电网,对电能进行变换和调节。微电网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电力电子变换器和负荷组成,能实现自我控制和管理。通过合理配置和控制电力电子装置,微电网可在并网和孤岛模式下稳定运行,提升分布式电源利用效率。在一些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微电网系统实现了电力自给自足,并将多余电能反馈给主电网。
4.2 电能质量治理技术
现代配电网中,大量非线性负载接入导致电能质量问题突出。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基于电力电子技术,检测并抵消谐波电流,净化电网。与传统无源滤波器相比,APF 动态响应速度快、补偿效果好。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用于解决电压暂降和中断问题,保障敏感设备正常运行。在医院和数据中心等对电能质量要求高的场所,APF 和 DVR 得到广泛应用。
五、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用电环节的应用新进展
5.1 电机调速节能技术
电机是主要用电设备,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电机调速可达到节能目的。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最为广泛,通过变频器调节电机转速,避免恒速运行的能量浪费。以风机、水泵为例,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节能效果可达 20% - 60%。在电动汽车领域,电力电子变换器将电池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驱动电机,优化控制策略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5.2 智能用电与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入。智能电表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电能计量和数据采集,并通过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数据。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电力电子技术实现负荷的智能控制和优化调度,如对智能插座、家电的控制实现削峰填谷。此外,该技术还用于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管理,实现车辆到电网(V2G)的能量双向流动。
六、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中的发展趋势
6.1 高功率密度与高效率
未来电力电子技术将向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方向发展。研发新型器件材料和制造工艺,提升器件性能,减小体积和重量。优化电路拓扑和控制策略,降低损耗。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有望广泛应用,提升电力电子装置的功率密度和效率。
6.2 智能化与集成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将向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迈进。智能化装置可实现自我诊断和自适应控制,集成化功率模块将减小装置体积,提高可靠性,便于安装和维护。通过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6.3 与新能源及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随着新能源发电和储能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将与二者深度融合。优化新能源发电变换器控制策略,提升发电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研发适用于不同储能技术的变换器,实现储能系统与电网的灵活互动,构建协同运行机制。
七、结论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各个环节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新进展,提升了电力系统性能,为新能源接入和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该技术将朝着高功率密度、高效率、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并与新能源及储能技术深度融合,在现代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坚. 电力电子学 - 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 赵争鸣,袁立强,张海涛,等. 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9 (17): 4929 - 4940.
[3] 姜卫东,汤广福,贺之渊,等. 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 42 (12):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