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绿色环保理念下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作者

江庆

安徽建工路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为解决路桥工程建设存在的能耗问题和污染问题,需要将绿色环保理念作为一项基本理念贯彻施工全过程。将资源可持续利用、施工绿色发展作为工程建设主要方向,避免粗放式发展对环境产生的不可逆破坏,对于路桥工程的规范施工、高效施工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分析了绿色环保理念下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旨在为路桥施工绿色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绿色环保理念;路桥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路桥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施工模式下路桥工程建设呈现出一种粗放式建设格局,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破坏,也产生了大量施工资源消耗与浪费的问题,不利于工程的高质量建设与良性发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大局中,路桥工程必须将绿色环保理念作为一项基本理念贯彻到施工全过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绿色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路桥施工的环保性与绿色效益。

1 工程概况

某路桥工程共有A、B、C、D四条匝道,呈交通形式“T”型互通,路基总长度613.23m,土石方总量34.5万方。工程施工区域地势陡峭,两侧覆盖层较厚,需要加强边坡的稳定性,减少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四条匝道涉及的区域进行大面积路基施工,具有扬尘、噪声、能耗等方面的绿色风险。在绿色环保理念下路桥工程施工选用多种绿色施工技术组织开展,力求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工程施工绿色属性。

2 绿色环保理念下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该工程施工部分与高速公路相连,主线段落路基为桥梁桥台之间的过渡段,选用爆破不仅会对桥梁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出现一定绿色隐患,极易产生扬尘和噪声污染问题。因此在路基施工期间采用冷开挖施工。

2.1 土石方施工

采用液压岩石破碎锤破碎土方石,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渐次施工,纵向分段开挖,严格按照设计的挖掘深度和面积组织破碎。在工程施工期间需要拆除原高速公路已有的抗滑桩和骨架。在喝茶基地的基础上完成对换填工作的基本整理。按照绿色环保理念要求,引入工程废料回收处理技术对路基挖方弃方进行处理。首先,对挖方弃方进行材料检测,按照土方已有材质标准进行检测,对符合回收标准的材料进行集中处理。随后,将回收材料进行标准破碎用于后续的路基填料中。根据试验路段参数要求,按照机械组合、松土层厚等参数标准组织施工,不仅有效减少了材料浪费问题,也有效控制了因路基挖方弃方产生的水土流失、环境破坏等问题。

2.2 CFG桩涵洞施工

工程共有4道涵洞,均位于工程枢纽互通位置。结合绿色环保理念,将控制材料浪费,提高材料使用效率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对路基混凝土基础、墙身施工采用现场立模现浇模式[1]。CFG桩能够基于桩体置换作用,在混凝土水解、水化反应的过程中生成一种稳定的结晶化合物,不仅有效满足了地基承载力的性能要求,也能进一步提高桩间土加筋的夯实效果,CFG桩施工流程见图1。

涵台及基础按要求设置沉降缝并保证基础及涵台沉降缝位于同一垂直面。出于绿色环保要求,在CFG桩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合理的桩身配合比,减少混凝土浪费问题,提高材料质量,具体试验数据如表1所示。

此外,施工期间引入噪声管控技术,科学控制设备音量,具体包括:施工期间所用机械设备噪声参数控制在7500(db)范围内;涵洞挖掘、浇筑、搅拌各类噪声控制在85(db)以内;涵洞结构混凝土造成控制在7000(db)以内。加强对桩身性能、桩径等基本参数检测控制,避免后续产生沉降破坏等问题。在桩基施工期间采用振动沉管法节约土地征用,减少弃土运输过程可能存在的能耗、污染风险。

2.3 清淤换填

清淤换填工程选取的一项主要绿色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工程路基建设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能在选取土场、材料的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控制施工可能对现场产生的破坏问题。按照分段标准,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路段进行事先排查,去顶清淤换填路线与方案。在充分的勘察与检测工作进程上,选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材料就地取材,降低材料运输成本和换填成本。在事先控制阶段,合理设计开挖区域和开挖顺序,清除表面植被和多余土层后将填土开挖深度控制在路面高度以内,避免与边坡产生冲突,额外增加防护风险[2]。以此为基础,考虑不同路段存在的地质情况与差异情况,进而最大限度提高不同路段换填材料的填筑效果,确保能够利用清淤换填的方式减少换填材料成本,满足路基承载要求。在绿色环保理念下,工程某路段施工将“山坳改农田”的思路进行规划,有效提高了施工绿色化成效。

2.4 雨水设施绿化

施工期间充分绿色环保理念和目的,结合路桥工程施工建设实际情况,从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的角度出发实施雨水设施绿化工作。将雨水收集、雨水回收利用作为主要目标,应用雨水开发与利用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作为施工用水,节约水资源[3]。工程桥下空间地形条件能够满足雨水收集要求,在桥下按照竖向设计理念设置缓冲带、植草沟和排水管网,实现对雨水的集中引流与回收。在勘察施工地质条件与现场条件后,搭配使用雨水湿地和植草沟的方式收集主路段雨水;与高速公路接壤部分不具备直排条件,因此选择通过集中收集的方式统一处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一部分用于混凝土搅拌、施工设备用水,一部分用于设备日常清理,大大减少了施工水资源浪费,进一步提高了路桥工程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桥工程施工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绿色环保要求作为施工的一项基本原则融入施工全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理念的不断进步,路桥工程建设期间需要选择合适的绿色施工技术,提高工程绿色成效。此过程中,需要注重土石方施工、CFG桩涵洞施工、清淤换填、雨水设施绿化等技术手段,优化工程内容,提高工程设计成效,在满足路桥施工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社会效益和绿色效益。

参考文献:

[1]官正玉.路桥工程下部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研究[J].交通世界,2023,(12):180-182+195.

[2]杨天旭.绿色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20):187-189.

[3]郭莹,何流,李东可,等.基于模糊证据推理的路桥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以某路桥工程项目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24,22(12):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