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环保措施
叶文淇
身份证号:421126199406102517
引言
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改善城市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土壤侵蚀、水体污染、噪声干扰等。因此,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一)土壤侵蚀与破坏
土壤侵蚀与破坏是一个在施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工程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挖掘、填埋等一系列地面改造活动往往难以避免地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活动不仅直接扰动土壤原有的层次和组成,还可能导致土壤颗粒的松动和位移,进而削弱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护能力。一旦土壤结构遭受破坏,其抵御风雨侵蚀的能力将大幅下降,极易引发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影响土地的肥力和农业生产能力,还可能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连锁反应,如增加河流泥沙含量、影响水质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轻土壤侵蚀与破坏,对于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来源多种多样。当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废水、泥浆等污染物若未经适当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周边环境中时,这些有害物质会迅速扩散并渗入水体中,从而对周边水体造成显著的污染。施工废水往往含有悬浮物、油脂、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泥浆则可能包含大量的固体颗粒和化学物质。这些污染物不仅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累积,最终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废水、泥浆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确保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以保护宝贵的水资源免受污染。
(三)噪声与振动
噪声与振动问题在施工活动中显得尤为突出。施工机械在持续不断的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以及显著的振动。这些不利因素往往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显著的影响。噪声可能会干扰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息,特别是在夜间施工时,更容易引发居民的不满和投诉。而振动则可能对周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长期作用下甚至可能导致房屋损坏。因此,施工方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噪声和振动的产生,以减轻对周边居民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
(四)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施工活动过程中。这类活动往往涉及大面积的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可能会直接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这种破坏不仅限于地表植被的移除和土壤结构的改变,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威胁。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宝贵的财富,它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类型,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施工活动若不加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很可能会导致物种栖息地的丧失、生物迁徙路径的阻断以及种群数量的锐减,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施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确保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环保措施
(一)施工前的环境评估
施工前的环境评估是项目启动后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要求我们在正式施工前进行一次全面而细致的环境评估工作,旨在深入识别所有潜在的环境风险。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后续施工活动的可持续性和合规性。在评估过程中,专业团队会利用各种科学方法和工具,对施工现场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详尽的调查与分析。他们不仅会关注土壤污染、水质状况、空气质量等传统环境因素,还会考虑到生态多样性、噪声影响以及施工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等潜在风险。基于这些评估结果,我们能够制定出一套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环保方案。这套方案不仅包含了对潜在环境问题的预防措施,还明确了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监测与管理措施,以确保各项环保要求得到严格遵守。通过这样的前期准备,我们能够有效地预防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工程建设在符合环保标准的前提下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施工中的污染控制
施工中的污染控制是一个全面且细致的过程,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下是对相关措施的详细扩写: 废水处理方面,为确保施工活动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项目团队会建立专门的临时废水处理设施。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地对施工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油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确保废水在排放前达到国家及地方规定的环保标准,从而保护周边水域的水质安全。在噪声与振动控制方面,施工团队会精心选择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机械,这些设备在设计和制造时就考虑到了环保要求,能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噪声与振动干扰。此外,施工团队还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进一步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对于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施工团队会实施严格的分类收集制度。将施工废弃物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和干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例如,可回收物如废钢筋、废木材等会被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油漆桶等则会被安全处置,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通过这样的管理措施,施工团队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绿色施工的目标。
(三)施工后的生态恢复
施工后的生态恢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施工活动全部结束后,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项目团队会对施工过程中受损的区域进行全面的生态恢复工作。这一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栽种,以期能够迅速建立起新的植被覆盖,提高区域的绿化率和生态多样性。同时,还会进行土壤改良工作,采用添加有机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等手段,有效改善土壤的质地和肥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旨在逐步恢复原有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从而确保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提升。
三、结论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环保措施是实现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施工前的环境评估、施工中的污染控制以及施工后的生态恢复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提高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推动市政给排水工程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磊明.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25(2):13-15,12. DOI:10.3969/j.issn.1674-3024.2025.02.005.
[2]贾子龙.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模型世界,2024(22):125-127. DOI:10.3969/j.issn.1008-8016.2024.2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