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护理在呼吸科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的效果及满意度评价
何秀芝
德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334200
纤维支气管镜是呼吸科主要应用内镜诊疗技术,可在经受检者口腔、咽喉入镜后实现对患者呼吸道内壁形态学检查、病理组织采集等诊疗操作,为患者疾病 诊疗提供可行方式,在部分因严重病情无法完成自主检查配合者,可开展床旁纤支镜检查,以满足患者临床检查需,但需重视检查期间护理配合质量,以保障患者安全检查的实现[1-2]。因此,为评价呼吸科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 PDCA 循环护理应用效果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影响,特开展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 2023 年4 月~2025 年2 月期间接受呼吸科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72 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护理研究,检查前将患者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 36 例、研究组 36 例。对照组,男 19 例,女 17 例,年龄 47~82 岁( 64.55±4.78 )岁,原发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13 例、重症肺炎 18 例、咯血 5 例;研究组,男 18 例,女 18 例,年龄 45~84 岁(64.57±4.85 )岁,原发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14 例、重症肺炎 18 例、咯血 4例。临床资料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符合床旁纤支镜检查指征;认知、语言交流正常,自主体位;知情,自愿入组。排除标准:伴纤支镜检查禁忌症;伴精神障碍;临床依从性极差;资料缺损。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依据床旁纤支镜检查需求,按需完成检查准备、检查引导及检查期间、检查后安全护理配合。
研究组:接受 PDCA 循环护理配合。(1)护理计划:需结合既往床旁纤支镜检查患者临床护理问题,分析问题类型、诱因,制定护理计划。(2)护理实施:需在确认患者检查时间后,由责任护士完成纤支镜检查流程、检查操作等床旁宣教,指导患者在检查前积极完成禁饮禁食、药物干预等准备。检查当日,需在纤支镜检查前 30min 内完成设备转运、器械消毒等护理配合,并确认患者检查前准备完成情况,其后配合操作医生完成纤支镜检查,检查期间需积极予以患者语言引导及肢体抚触干预,提升其心理安全性,辅助其积极完成纤支镜检查。检查后需密切监测患者检查相关不良反应表现,如发现需及时予以护理干预,降低严重不良反应风险。(3)护理核实:由科室开展月度考核,在对当月接受床旁纤支镜检查患者护理配合情况后,明确新发问题。(4)护理处理:针对新发问题完善护理实施计划内容或开展护理技能培训,优化护士临床护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负面情绪评分;(2)护理满意度;(3)检查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取 SPSS23.0 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 n(%) )表示,行 x2 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行 t 检验;如 ρ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评分对比
患者纤支镜检查前负面情绪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研究组检查后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 1 负面情绪评分对比(
)

2.2 护理满意度、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表 2 护理满意度、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 )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组,研究组检查后 SAS、SDS 评分降低,且护理满意度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析研究结果可知,PDCA 循环护理的临床应用,可在基于既往床旁纤支镜既往护理配合问题成因完善护理计划后,为检查期间有效护理配合的实施提供指导依据,并在完善护理实施内容后优化患者床旁纤支镜检查安全性。护理实施期间,定期开展护理工作考核及新发护理问题分析、处理,可积极实现对相关护理配合内容的持续优化,维持护理质量水平稳定[3-4]。
综上所述,呼吸科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期间予以患者 PDCA 循环护理配合,可积极改善患者检查期间心理应激情绪表现,辅助降低检查相关不良反应风险,优化护理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彭思梦,周慧雅.综合性护理在床旁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9):79-82.
[2]周桢,周涓,胡美蓉.支气管内膜结核行纤支镜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22,19(21):68-71.
[3]闫佩文,梁桂兴,张晓珊,等.PDCA 循环护理干预在呼吸科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4,14(13):65-67.
[4]刘湘泸,曾超.行为转变理论下的综合护理对纤支镜检查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呼吸功能、心理压力和康复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23,44(2):5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