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李源源
廉江市横山镇中心学校 524443
摘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愈发受到关注。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游戏化教学凭借其趣味性、挑战性与不确定性打破僵局,极大提升了学习兴趣,让语文学习充满吸引力。它为学生创造众多参与契机,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增强学习参与度。通过对任务情境化、竞争常态化、互动趣味化等实践策略的详细阐述,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助力游戏化教学更好地融入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化;小学语文;学习兴趣;互动趣味化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知识传递方式单一,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极易对语文学习产生倦怠。而游戏化教学打破这一僵局,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游戏所具备的趣味性,能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对学习的抵触转变为好奇与期待。其挑战性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内在学习动力。不确定性则增添了游戏的神秘色彩,吸引学生不断探索。这种全新模式把原本枯燥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学习、课文理解等,以充满乐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启语文学习之旅,长久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游戏化教学与他们的天性完美契合。在游戏情境中,每个学生都被赋予明确角色与任务,这要求他们全身心投入。无论是小组合作游戏中与同伴的协同配合,还是角色扮演里对角色的深入揣摩与演绎,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课堂不再是少数学生发言的场所,而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舞台。学生在游戏进程中,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从等待教师提问转变为主动寻求问题答案,学习参与度不断提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持续参与中实现知识的吸收与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组合作游戏里,学生需学会清晰表达自己观点、倾听他人想法,并合理分工,这一过程极大锻炼了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面对游戏中的复杂问题,学生要运用逻辑思维梳理思路,通过创新思维寻找独特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思维能力。而且,游戏通常有时间限制和规则约束,学生需要进行时间管理,合理分配精力,同时在面对游戏结果时学会情绪管理,胜不骄败不馁。如此,游戏化教学在不经意间全面培养学生多种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任务情境化,促进学生理解性
情境的创设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具备真实性与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当学生置身于精心构建的情境中时,能够自然地代入角色,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和背景,使知识不再是孤立、抽象的存在,而是与具体情境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情境的沉浸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知识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以一年级课文《四季》的教学为例,为实现任务情境化,我进行了如下设计。在上课前,我准备了四季代表性的道具,比如春天的花朵头饰、夏天的小扇子、秋天的落叶卡片、冬天的雪花贴纸。课堂上,我先播放一段展现四季更迭的动画视频,视频里有春天的绿草发芽、夏天的雷雨阵阵、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播放结束后,我把教室布置成“四季小天地”,在教室不同角落贴上代表四季的图片。随后,我向学生布置任务:“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神奇的四季小天地,这里每个角落都藏着四季的秘密。请大家打开课本,找到描写四季特征的句子,就像小小探险家寻找宝藏一样,看看谁能发现四季最特别的地方。”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驱动下,迅速沉浸到课文阅读中,为完成“寻找四季秘密”的任务,认真研读每一句话,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仿佛自己真的穿梭在四季之中,感受着四季的不同。
(二)竞争常态化,提升学生积极性
适当的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表现自己。在游戏化教学中,设置各种竞争环节,如小组竞赛、个人比拼等,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同时,竞争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以二年级课文《拍手歌》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开展“拍手歌大比拼”。在学习完《拍手歌》后,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场超有趣的拍手歌大比拼。每个小组一起拍手朗读《拍手歌》,节奏准确、声音响亮得一分,出现错误不扣分。最后,哪个小组得分最高,哪个小组就获胜,获胜小组能得到可爱的动物贴纸哦!”比赛过程中,学生们为了小组的荣誉,都全神贯注地拍手朗读。他们不仅努力把握节奏,还尽量让声音整齐响亮。通过这样的竞争游戏,学生们对《拍手歌》的朗读积极性大大提高,对课文的记忆也更加牢固。而且,在小组竞争中,学生们学会了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三)互动趣味化,活跃课堂氛围度
互动趣味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有趣的互动环节,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趣味化的互动能够打破课堂的沉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互动,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拓宽思维视野,同时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一年级口语交际课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游戏。上课伊始,我在讲台上摆放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玩具小熊、彩色画笔、小皮球等。然后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游戏。老师会请一位同学上台,选择一样物品,然后向大家介绍它,告诉大家这个物品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使用。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听完可以提问哦!”学生们纷纷踊跃参与,一个接一个地走上讲台介绍物品。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详细介绍玩具小熊的颜色、材质,有的同学分享彩色画笔的使用方法。通过这样的互动趣味化游戏,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气氛也变得轻松愉悦,充满了活力。
结语
游戏化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参与度和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通过任务情境化、竞争常态化、互动趣味化等实践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然而,游戏化教学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游戏活动,将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价值,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爱芳.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21):76-78.
[2]蔡卫枢.巧用游戏,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J].江西教育,2024,(35):73-75.
[3]薛蓓.浅谈快乐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语文新读写,2024,(1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