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故事情境图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作者

李敏

阿克苏市第四小学 843000

摘要:语法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难点部分,加强英语语法教学对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重要帮助。本文聚焦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深入剖析小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难点,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法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

关键词:故事情境图;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创新应用

小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而语法作为英语语言的骨架,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常陷入枯燥讲解与机械练习的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性。故事情境图凭借其生动形象、情境化的特点,为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与思路,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

一、小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难点

(一)抽象概念,理解困难重重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英语语法规则的抽象性对他们理解造成较大困难。例如,时态的概念涉及时间的变化与动词形式的对应,对于小学生而言,难以仅从文字描述中把握其本质。像一般过去时,学生要理解动作发生在过去且动词需用过去式,这一抽象概念需要具体情境支撑才能更好领悟。

(二)母语干扰,学习阻碍突显

汉语与英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母语的语法习惯会不自觉地产生干扰。比如,汉语中动词没有时态变化,而英语中时态变化丰富,学生在表达过去的动作时,容易忽略动词过去式的使用,仍按照汉语习惯表达。

(三)动机匮乏,学习兴趣缺缺

传统语法教学多以教师讲解规则、学生背诵和做练习题为主,形式单一枯燥。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趣味性、生动性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单调的语法学习易使他们感到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

(四)运用乏力,知识转化困难

小学生在课堂上可能记住了语法规则,但在实际语言运用场景中,却常常无法准确运用。这是因为传统教学缺乏真实语境的创设,学生没有机会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导致知识与运用脱节,无法将语法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二、故事情境图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巧设多元故事情境,全面引燃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情境。情境要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和悬念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场景中,从而主动参与到语法学习中。通过情境创设,将抽象的语法知识与有趣的故事相结合,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接触和学习语法。 以“一般将来时”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一个“太空探险”的故事情境图。故事讲述一群小朋友收到一封神秘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去太空探索。第一幅图展示小朋友们兴奋地讨论邀请信,画面旁白:“We will go to space tomorrow. What will we see there?”接着展示他们准备太空飞船、收拾行李等画面,分别配有“will take”“will wear”等一般将来时的表达。学生们被太空探险的情节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一般将来时的用法,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开始学习。

(二)精设巧妙引导问题,深度启迪思维火花

在展示故事情境图时,教师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细节,思考其中蕴含的语法知识。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从简单的观察性问题逐步过渡到深入的分析性问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构建语法知识体系。 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时,教师展示一幅“学校社团活动”的故事情境图,图中有学生们在画画、唱歌、跳舞等场景。教师先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学生回答看到的活动后,教师进一步问:“What are the students doing? Are they painting? Are they singing?”引导学生用现在进行时回答。接着问:“How do we form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What do we need to add to the verb?”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动词的形式,思考现在进行时的构成方式,从而主动探索语法规则。

(三)推动高效小组合作,多面深化知识领悟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故事情境图的语法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观察情境图、讨论语法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析故事情境图中的语法知识,深化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小组合作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学习“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为例。教师展示一幅“班级文具分享”的故事情境图,图中有学生们互相分享文具,如“My pencil is red. His ruler is blue. Her eraser is yellow.”等画面。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图片中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并完成一份表格,填写出不同人物对应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及其所修饰的物品。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观察图片,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总结发言。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想法,对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合理拓展知识外延,广域强化运用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对故事情境图进行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故事情境基础上进行拓展创作,或者设计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表达。通过拓展延伸,强化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学习“可数名词复数”后,教师展示一幅“动物园之旅”的故事情境图作为基础。图中有一只猴子、两只老虎、三只大象等。教师引导学生在这幅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想象动物园又来了一些新动物,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增加后的动物数量,如“There are more monkeys. Now there are five monkeys. There are four giraffes coming.”然后,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幅关于“超市购物”的情境图,并用可数名词复数描述自己在超市看到的物品,如“I see many apples, some bananas and two cartons of milk in the supermarket.”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可数名词复数的用法,还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结语

故事情境图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为语法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精心设计符合教育性、趣味性、真实性和启发性原则的故事情境图,并采用有效的结合方式和实施策略,能够有效突破小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杭燕楠.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4,(04):19-23.

[2]唐洪娟.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4,(08):7-9.

[3]童飞月.基于“情境—结构—交际”模式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J].教育视界,2024,(35):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