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融入高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鄂高斯娜
海拉尔第二中学 021000
摘要:高二阶段学生面临诸多成长挑战,生涯规划与之结合意义重大。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揭示了融入生涯规划对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增强目标意识、提高应对能力的必要性。在实践策略上,从设计专题课程模块构建知识体系,到开展情境式教学活动提升体验感悟,再到促进家校深度沟通协同助力学生生涯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期为高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切实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生涯规划能力,助力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目标意识
一、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自我认知
高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且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时期。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审视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内,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深度的自我探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等。这有助于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再盲目跟从他人的选择。通过这种深度的自我认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明确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自我认知基础,使他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更加从容自信。
(二)增强目标意识
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学生若缺乏明确目标,容易陷入迷茫与疲惫。将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并细化为阶段性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职业理想,基于此制定相应的学业目标。当学生清楚知晓自己努力的方向时,会激发内在动力,主动投入学习。目标如同灯塔,为学生指引前进道路,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具专注力和坚持性,减少因迷茫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朝着既定目标稳步迈进。
(三)提高应对能力
在高二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期,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应对能力。一方面,在探索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社会需求、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与思考,学生逐渐学会预测问题,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在面对学业挫折、人际关系困扰等实际问题时,基于生涯规划所培养的积极心态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冷静分析问题,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待困境。
二、生涯规划融入高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专题课程模块,构建生涯规划知识体系
专题课程模块的设计应遵循系统性、逻辑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依据高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需求,确定不同的专题内容。这些专题应涵盖生涯规划的各个关键要素,如自我探索、职业世界认知、决策方法等。每个专题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系统的课程讲授、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形式,逐步引导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生涯规划知识框架。例如,可以设置“兴趣与职业”专题,让学生了解兴趣对职业选择的重要性,掌握探索兴趣的方法,并认识不同兴趣类型对应的职业领域。在高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阶段,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实例。在“价值观探索”专题模块中,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价值观在生涯规划中的核心地位,介绍常见的价值观类型,如成就感、社会贡献、工作生活平衡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接着,我会发放一些价值观卡片,让学生从中挑选出最符合自己的几项,并进行排序。之后,安排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为什么这些价值观对自己如此重要,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未来的职业和生活选择。通过这样的专题课程模块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价值观,为其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开展情境式教学活动,增强生涯体验与感悟
情境式教学活动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涯场景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职业生活,从而深化对生涯规划的理解与感悟。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真实性与多样性,涵盖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环境以及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情境。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从角色体验中总结经验教训。例如,在高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我们可以开展“未来职场一日体验”情境式教学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先收集各种职业场景资料,包括职场着装要求、工作流程、沟通方式等。然后,将教室布置成不同的“职场区域”,如律师事务所、医院、广告公司等。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体验的职业角色,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服装与道具。活动开始后,学生按照设定的剧情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律师事务所”场景中,有的学生扮演律师,为“客户”提供法律咨询,有的学生扮演助理,负责整理文件、安排会议等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职业场景中遇到的问题,如如何与客户有效沟通、如何应对工作压力等。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与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这次体验中的收获与感悟,以及对该职业的新认识。通过这样的情境式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与挑战,增强对生涯规划的感性认识,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更真实的参考。
(三)促进家校深度沟通,协同助力学生生涯发展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两大重要环境,只有二者紧密合作,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的生涯发展。学校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举办家长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普及生涯规划知识,让家长了解高二阶段学生生涯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在家中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日常表现,及时与学校沟通学生的情况。双方共同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生涯发展环境,提供资源与支持。在高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阶段,我们可以开展一系列家校合作活动。例如,组织一次“亲子生涯规划工作坊”。在工作坊开始前,学校先向家长发送邀请函,并告知活动的主题与目的。活动当天,先由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一场关于生涯规划基础知识的讲座,让家长和学生对生涯规划有共同的认识。然后,设置亲子互动环节,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些生涯探索任务,如绘制家庭职业树,回顾家族中不同成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接着,安排小组讨论,家长和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对未来的期望与规划,互相倾听与理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家长和学生积极沟通,鼓励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与想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家长的经验与建议的价值。通过这样的家校深度沟通活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生涯发展保驾护航。
结语
通过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增强目标意识、提高应对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设计专题课程模块、开展情境式教学活动以及促进家校深度沟通等实践策略,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融合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助力高二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更加坚定自信地前行。
参考文献
[1]杨宝山.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突破[J].中学教学参考,2024,(09):58-60.
[2]王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心理调适教育策略探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3.
[3]邱洁英.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4,(03):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