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羽毛球教学中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学生运动技能迁移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

汪坤 汪晴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专用汽车与应急产业学院 湖北随州 441300

摘要:羽毛球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培养个人的意志品质和协作能力。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可引入情境教学法,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羽毛球运动技能,进而实现技能的迁移。基于此,本文以羽毛球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情境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羽毛球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并从多方面探究基于情境教学法的羽毛球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情境教学法;运动技能;迁移能力

一、引言

羽毛球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不仅考验着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更对其运动技能的迁移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在羽毛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比赛环境和对手,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羽毛球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该方法不仅注重技术的传授,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在模拟比赛的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技术动作,进行策略性的对抗与合作,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战术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通过反复的实践和反馈,学生能够更快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技能的快速提升。

(二)运动技能迁移

运动技能迁移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运动训练时所学得的技能,在另一种运动中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的现象。运动技能迁移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已有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新技能的掌握和提高;负迁移则是指已有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阻碍新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三、情境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羽毛球比赛场景或训练环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羽毛球运动的魅力,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模拟的比赛中,学生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单打选手、双打搭档等,亲身体验羽毛球运动的紧张与刺激。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更加热爱羽毛球运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情境中,学生们不仅可以享受羽毛球运动带来的乐趣,还能在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技能水平。每当成功完成一个技术动作或赢得一场模拟比赛时,学生们都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正面的反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促进学生理解,提高技能掌握程度

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羽毛球技能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技能的要领。传统的羽毛球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示范动作的模仿,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基础,但难以使他们真正理解技能的内涵和精髓[1]。而情境教学法则通过模拟比赛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和体会技能动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技能的原理和要领。例如,在教授羽毛球的步法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比赛的场景,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运用所学步法进行移动和接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步法的应用时机和效果,还能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步法移动策略。此外,情境教学法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技能组合和战术运用,从而提高技能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迁移能力,提高适应能力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羽毛球技能。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模拟的比赛中,学生们需要面对不同的对手、场地和比赛规则,这就要求他们必须灵活运用所学技能来应对各种挑战。例如,在教授羽毛球的双打战术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比赛情境,如前后场配合、左右场配合、攻防转换等。通过在不同情境中的实战演练,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双打战术的要领和配合方法,还能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调整自己的战术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比赛环境和对手特点。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羽毛球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经验水平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是影响运动技能迁移能力的重要因素。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具备更好的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使得他们在学习羽毛球技能时能够更快地理解技能的原理和要领,准确地把握技术动作的关键点,还能够深入探究技术背后的运动学、动力学原理,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羽毛球运动的本质[2]。这种深入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时,能够灵活调整战术和策略,展现出更高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而经验水平丰富的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这些经验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的比赛环境和对手时,能够更迅速地做出反应,调整自己的战术和策略。他们熟悉各种比赛场景下的技能应用方式,了解不同对手的技术特点和弱点,从而能够在比赛中更加游刃有余地运用所学技能。

(二)羽毛球技能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相似性较高的技能之间,由于它们在动作结构、发力方式、运动轨迹等方面存在共同点,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技能时,能够更容易地发生迁移。例如,正手击高远球和正手击平高球这两种技术动作,在挥拍轨迹、发力时机和击球点等方面都较为相似,学生在学习正手击平高球后,可以较快地掌握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要领,实现技能的迁移。然而,差异性较大的技能之间,则较难发生迁移。因为这些技能在动作模式、用力方式、身体姿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学生需要重新适应不同的技能要求和动作模式,才能掌握这些技能。

(三)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变化

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专注于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羽毛球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掌握程度和迁移能力。而变化多样的教学情境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羽毛球比赛中,比赛环境和对手的情况都是不断变化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适应这些变化并取得好成绩。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不同的技能和战术来应对各种挑战,这种多样化的实践经历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理解羽毛球运动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技能体系和战术体系,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

五、基于情境教学法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具有相似性的教学情境

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运动技能迁移的原理,创设具有相似性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利用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已掌握的技能来加速新技能的学习过程[3]。例如,在学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正手击平高球技术。由于这两种技术在动作结构、挥拍轨迹以及发力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相似性,学生可以在掌握正手击平高球的基础上,更容易地理解和运用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要领。然后,教师可以逐步增加击球的难度和距离,通过调整球的飞行轨迹和速度,让学生逐步适应并掌握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这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新技能,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技能迁移能力,使他们能够将已掌握的技能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同时,通过创设具有相似性的教学情境,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

(二)注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促进正迁移发生

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来促进运动技能的迁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技术动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不同技术动作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各种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4]。第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第三,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学习资源。通过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录像、技术示范视频等,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技术动作的要领和细节,从而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运动技能来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三)变化教学情境,锻炼学生应变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教师应注重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羽毛球技能。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比赛场地和气候条件,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和比赛。通过模拟实际比赛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比赛环境,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人对抗训练,模拟实际比赛中的战术配合和团队协作。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对抗和合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羽毛球比赛的规则和战术要求,提高自己的比赛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训练体验。通过模拟实际比赛中的各种场景和对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比赛的紧张氛围和压力,从而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比赛环境和对手,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注重技能巩固与运用,提高迁移效果

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技能的巩固与运用,帮助学生将所学技能转化为实际能力。在教授完一项技能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技能。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训练和比赛。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羽毛球比赛和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技能应用到实际中,检验自己的训练成果和水平。也可以与其他选手进行交流和切磋,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

(五)结合学生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都存在差异,因此,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对于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和提高教学难度。通过引入更加复杂、高级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这些学生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和活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对于经验水平较丰富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通过与其他高水平选手的对抗和合作,这些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羽毛球比赛的规则和战术要求,提高自己的比赛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认知能力较弱或经验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通过耐心指导、反复示范等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羽毛球技能的基本要领和动作规范。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手段来辅助他们的学习过程,如制作教学视频、提供在线学习资源等,增强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六、结论

本文在探讨情境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学生运动技能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情境教学法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培养策略。通过创设具有相似性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变化教学情境、注重技能巩固与运用、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解羽毛球技能知识,提高技能掌握程度,并显著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迁移能力和适应能力。未来,应继续深化研究,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为培养具有高水平运动技能迁移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体育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琦.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羽毛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陈瑞研,高宝龙.运动技能迁移在隔网对抗项目中的实践性研究[J].体育世界,2023,(11):115-117.

[3]郑丽红.浅谈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8):133.

[4]连欣欣.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育训练中应用探析[J].运动精品,2021,40(06):7-8+10.

作者简介:汪坤(1997.6—)男,汉族,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