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沉浸式体验的城市公园夜游景观设计与研究

作者

徐佳雯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0

摘要:在夜间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中,公园作为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其夜游景观设计提升一直是专业核心课题之一。沉浸式体验作为文旅行业新宠,能赋予空间新的生命力与可能性,因此本论文以沉浸式为切入点,通过DFS-2量表分析游客在城市公园夜游中的9个沉浸维度,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评价、设计与运营要素,希望能给城市公园夜游景观设计者以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夜经济,景观设计,文化旅游

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鼓励文旅景区构建智慧旅游“沉浸体验”的夜游新空间,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数据局综合司《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05)]。在VR,AR等虚拟现实和三维仿真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体验经济的已成为与生活共融同构,不可或缺的时代发展趋势。公园是具有明显公共属性的城规基础组成之一,作为城市“绿肺”承载着维系城市环境生态,提供居民观赏休憩等以增进社会福祉为目标的持续发展需求[ 刘宝昌.基于交互性场所营建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22.DOI:10.26949/d.cnki.gblyu.2022.000690.P13]。而其中,沉浸体验作为结合物质与思想的复杂构成,设计标准难以衡量,本文旨在尝试提取沉浸式体验与城市公园夜游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设计要素,搭建沉浸式公园景观的设计体系构成。

一、相关文献与现状综述

1.沉浸式体验研究现状

沉浸式体验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具有“Immersion”和“Flow experience”这两种客观沉浸和意识沉浸的表征[ 孔少华.从Immersion到Flow experience:“沉浸式传播”的再认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74-83.]。具体表达为是在特定空间中,通过现实和虚拟世界将某种信息传递给个体,并使其感官自主集中在这一非常狭小空间从而进入“心流”(Flow)状态的一种方式[ 徐佳雯,基于沉浸式体验的游轮空间氛围设计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2022,3]。这种状态可以帮助体验者在进行活动时进入一种高度充实全然投入的状态,从而留下深刻难忘的回忆。

2.公园夜游景观发展现状

城市夜经济是以城市市民与游客为主体,以休闲娱乐、购物、旅游等为主要产业类型,在夜晚城市时刻下进行的商业活动总称。根据《夜游市场经济报告显示》,23年的夜游市场规模达1.57万亿元,展现出巨大潜力和经济带动作用。在体验至上的经济发展趋势下,“夜间经济”作为一种以旅游业、文化产业、餐饮业等服务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业态,因其独有的自然灰空间构成与天造地设的沉浸体验设计视觉形态范围,成为近年体验设计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冯倩,王理,廖祖君.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夜间经济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J].中国西部,2020,(03):112-122.]。

二、公园夜游景观空间沉浸化的必要性

1.夜经济爆发式增长大环境下,游客对于文化消费诉求的增长稳步提升。

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的66%以上,而占地面积不足1.5%,在拥挤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下,居民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白天的城市公园是老人与学前儿童的乐园,晚上的则是归家的精神寄托地。因此城市公园夜游空间的参与者是年龄跨度较小,具有强烈合群心理与归属感,对于综合情感交互需求量更大,且接受能力更高的群体,更需要“满足自我需求的泛在体验[ 李沁.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00.]”。

2.上层建筑思想高度日益提升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于高质量新业态体验的需求逐步增长 。

由于社会第一第二产业的文化转型大趋势,游客体验需求和互联网的发展使整体行业迈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大数据时代、体验经济时代。现有经济基础使消费者对于上层建筑的建设需求大幅提升。景观如何更好的服务城市文明建设与发展这一课题,成为现有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痛点之一。

三、公园夜游景观沉浸化的设计体系构成要素

1.公园夜游景观沉浸评价要素构成

个体的沉浸体验具有差异性,不同的个人特质和活动空间会导致不同的沉浸强度与频率[ Csikszentmihalyi, M., & Csikszentmihalyi I. S. The flow experience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human psychology[J].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15-36 ]。为了探寻公园夜游沉浸化的设计、评价指标和运营体系的核心要素。本论文基于DFS-2《沉浸状态量表-2》[ Jackson, S. A., & Eklund, R. C. Assessing flow in physical activity: The Flow State Scale-2 and Dispositional Flow Scale-2[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02(24):133–150.]制作了城市公园夜间游览的沉浸式体验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的五点尺度进行评分。量表问题分别对应活动与意识融合、注意力集中、自我暂时性消失、身体感官运用自如、感受到精确的感官回馈、技能与挑战平衡、时间感暂时扭曲、清晰的目的性、享受的体验9个方面。根据线下城市公园投放与回收的方式收集数据,获得86份有效问卷。

以享受的体验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为:城市公园夜游游客的体验效果显著程度与“时间感暂时性扭曲”,“活动与意识融合”,和“精确的感官回馈”三个方面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暂时性消失”一个方面正相关。同时“清晰的目的性”“技能与挑战平衡”这两方面的体验会降低沉浸体验的效果。

四、总结与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与研究内容,可进一步将城市公园夜游的沉浸式体验评价、设计与运营要素总结为以下三点:

1、沉浸体验评价要素: “时间感暂时性扭曲”“活动与意识融合”“精确的感官回馈”三方面为评价核心,并能显著正向提升游览中的享受程度。

2、沉浸式体验设计要素:以视觉审美空间和行为体验交互为设计核心,在公园景观和展示设计需构建正常合理的“物质”空间,“形”“神”合一的“意识”空间,并以独一无二的“文化”点亮空间,从而充实环境场域,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的效果。

3、沉浸式体验运营要素: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运营模式,加强城市公园吸引程度,通过定期长期的为游客提供不同的活动,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将公园夜游融入生活,实现更深层的长期沉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