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伍子理
耒阳市五里牌中学421800
引言
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核心学科,不仅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使命。思维能力是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其语文学习及未来发展影响深远。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教学应顺应这一趋势,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发展。
1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中的复杂内容。阅读时,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迅速把握文章主旨、理清脉络,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写作意图。比如学习文言文,思维敏捷的学生可通过字词分析、句式理解,快速疏通文意,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文化内涵。写作中,思维能力的提升能让学生更有条理地组织语言,丰富文章内容,提高写作质量。他们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选取新颖立意,运用合理论证方法,让文章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面临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过于看重知识传授,将教学重点放在字词解释、语法讲解和课文背诵上,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多以单向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少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思维发展,让他们养成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不利于思维能力提升。
2.2 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讲授法虽能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知识,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讨论法、探究法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即便使用,也常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限制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不足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但部分教师教学时未能充分挖掘其深度与广度,仅停留在表面知识讲解。对于一些蕴含深刻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文章,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错失了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机会。此外,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无法真正理解语文的实用性,也影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3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观念往往侧重知识的机械传授,将字词背诵、语法规则和课文默写视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这种 “重知识轻思维” 的倾向,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沦为被动接受的容器,难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打破这种桎梏,教师首先要在思想深处完成从 “教书匠” 到 “思维导师” 的角色蜕变,真正意识到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灵魂所在 —— 学生能否用辩证眼光分析文本、用逻辑链条组织语言、用创新视角解读文化,远比记住多少个文言实词更为重要。
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备课时,教师要建立 “双线备课” 模式,一条线梳理课文的基础知识体系,另一条线则挖掘文本中潜藏的思维训练点。比如教学《岳阳楼记》,不仅要让学生掌握 “谪守”“大观” 等词语的含义,更要引导他们思考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价值取向如何通过写景抒情的结构层层展现,培养其透过文字表象把握思想内核的能力。课堂目标设定上,要明确将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辨能力”“提升文本结构的分析能力” 等思维目标写入教案,与知识目标同等对待。课后反思时,不仅要总结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要评估思维训练的实效,比如 “学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分析问题的逻辑是否清晰” 等,让思维培养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维度。
3.2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思维活力
优化教学方法是激活学生语文思维的 “金钥匙”,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只会让思维的火花在沉闷中熄灭。教师要构建 “多元互动” 的教学场景,让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舞台而非单向输出的讲台。问题导向教学法的运用需要精心设计“思维阶梯”,避免问题过于浅显或空泛:基础层问题聚焦文本信息的提取,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共变了几次颜色”;进阶层问题引导逻辑分析,如 “每次变色的触发因素是什么”;高阶问题则指向深层探究,如 “这些变色背后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生态”。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能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思考。
3.3 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直接决定了思维空间的广度,教师要打破 “教材即世界”的局限,构建 “大语文” 的内容体系。对教材文本的挖掘要实现 “三维拓展”:横向拓展同类文本的比较,如将《狼》与《黔之驴》进行对比,分析蒲松龄与柳宗元在讽刺手法上的差异;纵向拓展文本的历史背景,如学习《出师表》时,补充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资料,让学生理解诸葛亮 “鞠躬尽瘁” 的时代意义;深度拓展文本的现实关联,如从《愚公移山》延伸到 “当代人如何面对困难” 的讨论,让经典文本与现实生活产生思维共振。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思维训练,改进教学评价。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策略,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拓展思维空间,提升思维品质,促进其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 刘夫臣 . 中学课程资源 ,2023(12)
[2] 让学引思 , 发散思维——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J].安冬梅 . 试题与研究 ,2023(25)
[3]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J]. 李国邦 . 语文教学之友 ,2023(08)
[4]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J]. 宋铭 ; 董淑华 . 新智慧 ,20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