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桢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育人途径探究
谭霞 王记会 杨明会 王倩 李孟霞 肖念 但佳灵 杨清 段娅
织金县牛场镇第二幼儿园 贵州毕节 551700
引言
在当今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已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宝桢文化作为贵州本土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教育价值。丁宝桢,这位晚清名臣,其一生勇于担当、清廉刚正,致力于报国爱民,在任山东巡抚和四川总督期间政绩卓著。[1] 宝桢文化以其克己奉公、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不避艰险、勇于任事的特质,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精神滋养。
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将宝桢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还能为幼儿打开了解地方文化的窗口,增强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然而,目前关于宝桢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育人途径的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宝桢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育人价值,并探索有效的育人途径,为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让幼儿在早期教育中便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宝桢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培养幼儿的品德素养
宝桢文化中所彰显的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等品质,是滋养幼儿品德成长的宝贵养分。丁宝桢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在任期间两治黄河水患、改革盐政、整饬吏治等,这些事迹无不体现出他的担当与奉献精神。[2] 通过将宝桢文化融入课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给幼儿听,如讲述丁宝桢在面对困难时如何不避艰险、勇于任事,能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
宝桢文化作为贵州本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脉络。当幼儿园将宝桢文化融入课程,幼儿能够了解到家乡曾经出现过如此杰出的人物,知晓家乡独特的文化底蕴。如在幼儿园设置“宝桢文化角”,布置与宝桢文化相关的墙绘、挂画等,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频繁接触这些文化元素,会逐渐对家乡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与文化认同感。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在未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三)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宝桢文化涵盖廉政、民本、教育、军事等多方面内容,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认知素材。在课程活动中,幼儿通过学习宝桢文化,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例如,在了解丁宝桢创办机器局的事迹时,幼儿能够对工业制造有初步的认知;在听闻他治理水利工程的故事时,幼儿可以对水利知识有简单的认识。这些知识以故事、游戏等形式呈现给幼儿,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其观察力、思维力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将宝桢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通常可以设计一系列互动活动,如“宝桢文化主题日”“亲子互动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教师、家长等进行交流与合作。例如在“宝桢文化主题日”活动中,幼儿分组合作表演关于宝桢事迹的小短剧,他们需要共同商量剧情、分配角色、准备道具等。通过这样的合作过程,幼儿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想法,提高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二、宝桢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育人途径
(一)优化课程内容设
1. 挖掘宝桢文化故事
深入挖掘丁宝桢的生平事迹,选取适合幼儿理解的故事,如丁宝桢智斩安德海、丁宝桢治水等故事,将其改编为生动有趣的绘本或故事脚本。例如,将丁宝桢治水故事改编为绘本时,配上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插图,用简洁易懂的文字描述丁宝桢带领百姓治理水患的过程,让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了解宝桢文化。
2. 融入多领域知识
依据宝桢文化涵盖的不同方面,将其融入语言、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课程。在语言领域,开展宝桢文化主题的儿歌创作活动,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宝桢文化的理解;在艺术领域,引导幼儿以宝桢文化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如画出心中的丁宝桢形象,或者描绘丁宝桢创办的机器局;在科学领域,结合丁宝桢治理水利工程,通过简单的实验,如模拟水流与堤坝的关系,让幼儿了解水利知识。[3]
(二)创新教学方法运用
1. 游戏教学法
设计与宝桢文化相关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我是丁宝桢”。幼儿分别扮演丁宝桢、百姓、官员等角色,模拟丁宝桢改革盐政的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丁宝桢的工作,理解其为民服务的精神。又如,开展寻宝游戏,将与宝桢文化相关的小物件藏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幼儿通过寻找宝物,了解宝桢文化的相关知识。
2. 情境教学法
创设宝桢文化相关情境,如在教室布置成晚清时期的场景,幼儿穿着古装,教师以故事讲述者的身份,带领幼儿穿越时空,走进丁宝桢的生活。在这个情境中,幼儿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宝桢文化,增强对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三)加强园所文化建设
1. 打造宝桢文化环境
在幼儿园内设置“宝桢文化长廊”,展示丁宝桢的生平事迹、宝桢文化的内涵等内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班级内设立“宝桢文化角”,摆放与宝桢文化相关的书籍、手工艺品等,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随时接触宝桢文化。
2. 开展宝桢文化主题活动
定期举办宝桢文化主题活动,如“宝桢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组织幼儿进行宝桢文化相关的表演、展览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营造浓厚的宝桢文化氛围,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宝桢文化的魅力。
(四)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1. 组织教师培训
开展宝桢文化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为教师讲解宝桢文化的历史背景、内涵以及教育价值等知识。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宝桢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讲座,提升教师对宝桢文化的认知水平。
2. 鼓励教师研究
鼓励教师开展宝桢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撰写相关的教学案例与论文。通过研究,教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宝桢文化融入课程的方法与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宝桢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育人价值,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加强园所文化建设以及提升教师文化素养等多种育人途径,能够让宝桢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焕发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品德素养、文化认同感、认知发展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为织金县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未来的织金县幼儿园教育中,应进一步深入探索宝桢文化融入课程的有效方式,不断完善育人途径,让更多的幼儿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参考文献:
[1] 陈亭竹 , 何建武 . 从《丁文诚公家信》探析丁宝桢廉政思想及其对廉政教育的当代启示 [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5,43(1):147-153.
[2] 叶美劝 . 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活动策略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2):171-173.
[3] 何燕梅 . 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 [J]. 甘肃教育 ,2025(4):128-132.
(本文系 2024 年织金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宝桢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