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融合教育背景下初中特需随班就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指导模式研究

作者

梁芳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柔远初级中学

引言

在教育公平与融合理念持续深化的当下,特需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质量备受瞩目。初中阶段数学学习难度提升,特需学生在自主学习进程中困难重重。其学习能力分化、现有指导模式存局限,亟需构建适配的指导模式。而新模式的落地,离不开师资、家校、资源等多方面保障机制的支撑。

一、特需随班就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剖析

(一)学习能力差异特征

初中特需学生在数学学习进程中,能力表现呈现明显分化态势。感知觉处理障碍直接干扰知识摄取,部分学生在数字与符号识别上存在视觉延迟,面对复杂运算式易出现数字顺序混淆;听觉处理缺陷则导致指令接收偏差,如将“3乘以(5 加 2)”误解为“3 乘 5 加 2”,直接造成计算错误。抽象思维发展滞后在代数方程与几何证明中尤为突出,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推导等内容,常因难以建立空间想象与逻辑推演模型,使知识内化陷入困境。注意力维持机制的薄弱加剧学习断层,初中课堂 45 分钟的知识密度下,特需学生平均每 12 分钟出现注意力分散,频繁错过关键知识点讲解,导致后续学习难以连贯推进。

(二)现有指导模式局限

初中数学传统教学体系在应对特需学生需求时,暴露出适配性不足的深层矛盾。统一化教学目标以中考大纲为基准设定进度,忽视特需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被迫追赶整体进度,长期处于知识夹生状态,逐渐丧失学习主动权。单向讲授的课堂生态中,教师主导的例题讲解与公式推导,缺乏针对特需学生的即时反馈设计,复杂数学问题的讲解常因缺乏分层拆解,使学生难以跨越理解障碍 [1]。单一的量化评价体系将考试分数作为核心指标,对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创造性、几何证明过程的逻辑性等非显性能力视而不见,这种评价失衡不仅消解学习成就感,更在反复挫败中强化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抑制自主学习意愿的萌生。

二、数学自主学习指导模式构建策略

(一)分层目标体系设计

构建适配初中特需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体系,需突破传统“一刀切”模式。通过多维能力诊断,依据学生在运算能力、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制定阶梯式个性化目标:对计算基础薄弱的学生,聚焦整数与分数的准确运算;对几何认知困难的学生,则从基础图形的特征识别入手。将复杂数学知识拆解为环环相扣的子任务,如在函数学习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变量对应关系,再逐步过渡到图像绘制与实际应用,以降低认知负荷。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依据周测、课堂表现等反馈,及时调整目标难度与进度,确保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成就感。这种分层递进的目标设计,既契合学生个体差异,又能通过阶段性成果激发持续学习动力。

(二)多元教学方法融合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可有效提升特需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度与理解深度。情境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真实生活场景,如通过规划家庭购物预算理解百分数概念,或借助校园地图学习比例尺应用,让抽象公式具象化,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合作学习打破传统课堂的单向互动,组建异质学习小组,在几何拼图、数学谜题破解等任务中,引导学生相互讲解解题思路、纠正错误,既锻炼沟通表达能力,又通过同伴示范降低学习焦虑。游戏化教学以数学闯关、数字卡牌对战等形式,将运算规则、图形特性等知识转化为趣味性挑战,配合即时积分奖励与成就徽章,使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主动探索数学规律,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与知识留存率。​

(三)自主学习策略指导

系统的学习策略指导是培养特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间管理方面,引导学生运用番茄工作法,将 45 分钟学习时段划分为 15 分钟专注学习与 5 分钟休息的循环,搭配可视化进度表,逐步提升注意力集中时长 [2]。问题解决策略教学中,通过“理解题意—制定计划—执行方案—回顾反思”四步法,结合思维导图梳理解题思路,例如在应用题解答时,用图表标注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训练逻辑推导能力。自我监控策略强调元认知培养,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填写学习日志,记录困惑点、采用的解题方法及效果,定期开展策略使用情况自评与互评,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意识,逐步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调控”的转变。

三、指导模式实施保障机制

(一)师资专业能力建设

教师专业素养直接决定指导模式的落地成效。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专项培训聚焦特需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校开展为期 6 个月的系统培训后,教师运用视觉提示法辅助教学的频次提升,有效改善注意力缺陷学生课堂参与度。跨学科协作能力培养打破学科壁垒,数学教师与心理教师联合分析学生学习困难成因,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开发适配的教学资源,形成多维支持体系。市区开展跨学科教研项目后,特需学生个性化教学方案制定效率提高 60% 。教学反思与经验交流机制要求教师定期记录教学日志,分析课堂中特需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掌握情况,在教研组内分享差异化教学案例,如针对计算障碍学生设计的分步练习法。校区开展案例分享活动后,教师教学策略优化周期从平均4 周缩短至2 周,通过集体智慧提升应对复杂学情的专业能力。

(二)家校协同育人体系

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效能直接影响特需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家长教育课程聚焦脑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学习困难成因解码”系列培训,帮助大部分家长摒弃“唯分数论”,转而关注学习策略培养。家庭学习环境改造融合环境行为学原理,指导家长将学习角划分为操作区、阅读区和展示区,配备的计时器与任务卡使学生自主规划学习时间的比例提升。家校信息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教师上传课堂表现数据,家长反馈家庭练习情况,双向数据驱动个性化支持方案的动态调整。

(三)资源开发与利用

充足且适配的资源是指导模式落地的物质基础。个性化学习资源库依据学生能力差异分类建设,为运算薄弱学生提供趣味计算闯关题库,为几何学习困难学生配备 3D 模型可视化课件。辅助教具与数字化工具的应用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智能错题本自动分析错误类型并推送同类练习题,几何画板软件帮助学生动态观察图形变换规律 [3]。校内外实践资源整合拓展学习场景,与超市合作开展商品价格计算实践,组织参观建筑场馆理解空间几何应用,联合社区设计数学问题解决挑战赛,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巩固知识,这些资源的有机结合,为自主学习提供多元支持路径。

结语

特需学生融入普通课堂的数学学习,是融合教育深化的重要课题。文章剖析学习能力差异与教学局限,构建自主学习指导模式并完善保障机制。期望该模式能切实助力特需学生跨越数学学习障碍,激发自主学习潜能,同时为初中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双提升。

参考文献

[1] 丁美珍 . 区域如何解决随班就读学生“ 学得好” 难题 [J]. 上海教育 ,2025,(12):58.

[2] 查蓉 . 浅议改善随班就读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学策略 [J]. 成才 ,2024,(22):128-129.

[3] 苗小燕 , 李莉 . 融合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支持路径研究 [J].中国特殊教育 ,2024,(10):13-19.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专项课题 课题题目《基于融合教育背景下初中特需随班就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立项号:GS[2023]GHBZX698 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