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效途径分析
刘洪超
天津好创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300000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施工组织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中,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环节对于工程进度、品质及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显然,施工组织设计的欠缺,特别是其在科学性与合理性方面的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部分施工企业在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时,未能深入融合项目的独特性质、作业环境条件及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工艺等因素,这造成了设计与应用实际之间存在差距,进而无法为施工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施工计划的管理不充分也是现场常见的问题。计划未能周全考虑所有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缺乏灵活性,使得计划的执行遭遇困难,进度控制变得复杂。此外,施工现场的协调和沟通不顺畅也是管理的难题。施工、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之间的沟通不充分,信息传递存在延误和误差,导致设计频繁变更,现场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施工组织的效率。
1.2 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建筑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在众多发生安全事故的建筑项目中,大部分尚未采用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控施工场所的安全状况,及时识别并预警安全隐患,但目前的运用水平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建筑安全防护技术及设备的使用存在问题。部分施工单位在选用安全防护技术时不够恰当,安全防护设备的性能也不尽人意,这导致设备的故障率高达 23.6% ,严重威胁了施工安全。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足。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尚不全面,信息化管理水平急需提高。
1.3 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
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有些施工单位在配置人力资源时,并未按照工程的规模、技术需求和施工进度进行合理规划,结果是人力资源要么过剩要么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材料资源的配置不当。部分施工单位在材料计划与采购管理中存在疏漏,致使材料种类与规格选择失误,加之供应与库存管理的非优化,引发材料闲置与浪费的双重问题。机械设备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某些施工单位盲目引进大型或高端设备,却忽略了设备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结果是设备利用率不高。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资源配置不足。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在临时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导致了道路、供电供水系统、办公及生活配套设施等配置不全且布局欠合理,不仅拖累了施工效率,还无形中增加了项目成本负担。
1.4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问题
施工过程中扬尘污染的管控不充分。个别施工队伍对于扬尘污染的防治缺乏足够重视,如洒水降尘和封闭施工等防尘措施未能有效执行,从而导致施工现场扬尘问题严重,PM10 浓度超过标准限值[。防治施工噪声的措施不够有效。一些施工企业未实施适当的降噪措施,使得施工噪声长时间超标,严重干扰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施工废水的处理与防治工作亦存在疏漏。部分施工队伍未能妥善收集和处理施工废水,导致其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对周围水体造成了污染。施工现场的生态保护措施也不够到位。有些施工队伍未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现场的植被、水体及野生动物,进而损害了生态环境。施工现场的管理混乱,缺乏秩序。个别施工队伍对文明施工的认识不足,导致建筑材料堆放混乱,建筑垃圾随意堆放,这不仅影响了施工效率,也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
2. 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探讨
2.1 强化施工组织设计与计划管理
提升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作为指导整个施工过程的纲要,施工组织设计应当依据项目的规模、构造、施工技术和周边环境等特性,制订出具体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影响施工的诸多因素,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合理规划施工的顺序和时间,同时协调不同专业之间的配合。强化施工计划的动态管理。施工计划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载体,应具备全面性、详尽性与准确性,同时兼顾人力资源、物资材料、机械设备及财务资源等要素的平衡与高效配置,以确保计划的执行力。构建并持续优化施工计划的动态调整机制。该机制应能灵活响应施工现场的实时变化,及时对计划进行修正与调适,确保计划与实际施工活动的紧密契合。提升施工现场的协调与沟通效率。施工现场作为多方参与者的协同作业平台,强化各方间的信息共享与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对于及时化解施工难题、保障施工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综上所述,加强施工组织设计与计划管理是提高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的基础,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施工组织管理的水平,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建设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与风险防控机制
构建健全的安全生产及风险防控体系,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安全的基础策略。该体系需依托于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作为指导及规范施工安全管理的根本架构,其要求规章制度完善、责任划分清晰、措施有力、执行坚决。在此基础上,深化安全风险的分级管理机制,是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策略。这要求全面梳理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源,采用科学方法评估风险等级,并据此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管理措施,以此作为保障施工安全不可或缺的步骤。以某高层建筑施工实践为例,施工团队针对起重机械、临边洞口等高危区域进行了细致的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增设坠落防护装置、设置安全防护网等举措,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水平。同时,推动安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对于提升安全管理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加速成熟安全技术的引入与自主技术创新的步伐尤为关键。例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现场部署的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并解析安全相关数据,实现了对潜在安全风险的即时预警,使得安全事故预防效率提升至 47.9%, 。然而,技术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人的参与,施工人员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执行者和责任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再尖端的技术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方法,如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对于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施工组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资源配置与利用、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还可能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绩效与市场竞争力。因此,为实现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技术手段和实施策略,从而提升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用户对建筑工程的满意度,同时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慧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及优化分析 J. 建材与装饰 ,2020(8):190-191.
[2] 肖凯文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管理浅析 [J]. 城镇建设 ,2020(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