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层教学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

作者

刘军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十四中学 辽宁大连 116312

   

引言: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分层教学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一、学生分层:精准定位,奠定基础

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准确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分层。在进行学生分层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个性特点、数学思维等做出综合分析和评估。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将学生分为A(优秀)、B(一般)、C(较弱)三个层次。A 层次学生数学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能够自主探究和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B 层次学生数学基础中等,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但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难题解决方面存在不足;C 层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在基础概念理解和基本技能掌握上存在困难。分层后,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心理状态,尤其是 C 层次的学生,应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适时调整分层,以保持分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教学目标分层:因材施教,明确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在教学设定学习目标时,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都以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为例,C 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通过基础目标的达成,增强学生自信心。B 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在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求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的数学问题。能够分析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能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A 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更加注重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鼓励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够解决综合性强、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层:精准施教,提升实效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实施精准施教。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去设计不同的导入内容。C 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用一些生活实例、故事情结等来导入,吸引学生;B 层次的学生,教师可用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A 层次的学生,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探究性问题来引起学生探究。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教师依据学生层次的差异去调整教学节奏与教学难度。C 层次的学生聚焦基础概念与方法的直观讲解,辅以实例演示与简单例题的练习;B 层次的学生保持适中进度,在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下上适度拓展,培养思维能力;A 层次的学生加快进度,侧重难点解析,鼓励自主探究与交流创新。在课堂练习环节,设计分层练习题,难度与各层次教学目标匹配,数量适中。C 层次练习基础题巩固知识,B 层次以基础题与中档题强化综合运用,A 层次用中档题和难题培养解题与创新能力。

四、作业分层:个性发展,巩固提升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分层作业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就感,实现个性发展。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为 c 层次学生设计基础性作业,以课本上的练习题、习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难度较低,数量适中,确保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增强学习信心。为 B 层次学生设计提高性作业,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为 AA 层次学生设计拓展性作业,注重作业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时,给 C 层次学生布置一些根据性质进行简单计算和判断的题目;让 B 层次学生解决一些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进行稍复杂计算和简单推理的问题;让 AA 层次学生探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问题。

五、评价分层:鼓励进步,促进发展

分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分层评价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对 C 层次学生,重点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等,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对 B 层次学生,除了评价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运用;对 AA 层次学生,重点评价他们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结语: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能够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初中教学课堂效率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通过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策略的实施,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瑞 .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32):70-73.

[2] 李菁 .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J]. 华夏教师 ,2024,(22):78-80.DOI:10.16704/j.cnki.hxjs.2024.22.021.

[3] 万仁玉 .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 [D]. 上海师范大学 ,2023.DOI:10.27312/d.cnki.gshsu.2023.00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