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提高中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实效的路径

作者

王琳婕 刘鹏

开平市长师中学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 529300 开平市长师中学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 529300

摘要:本文探讨了采用实践与体验的学习方式,将情感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提出了提升师资力量,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协同合作,创建支持性学习环境,应用科技与数字化工具,建立定期评估与反馈机制等多种途径提高情感管理教育的实效。通过这些综合策略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情感识别能力、表达能力、调节能力和应对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情绪管理教育;路径

一、情绪问题阻碍青少年学习与认知发展

个体在青春期面临的不仅是生理上的急剧变化,还有可能在情绪问题上造成影响的多种方面:身份、人际关系以及学业等。这些情绪困扰着她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在学习能力、认知发展等方面造成重要的消极影响。

首先,情感问题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降低。情绪困扰的学生由于可能受到消极情绪及担心的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经常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情绪困扰学生的情绪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

其次,学生的记忆力、信息处理能力也会因为情绪问题而受到影响。有研究显示,在控制认知功能(如决策、记忆、注意力等),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会影响大脑前额叶皮质区域是关键区域。所以,情绪问题除了对学生即时学习能力有影响外,对学生的认知长期发展也有不良影响,这是有可能的。

二、中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价值

中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学业成就以及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经历快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同时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变动和自我认同的探索等挑战。有效的情绪管理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应对这些挑战,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情绪化管理教育可以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自己所产生的情绪加以辨别与认识、学习运用有效的策略,使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节。另外,在生活中能提高学生心理上的韧性,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更有效地应付各种压力、各种应激和各种应变。

情绪管理教育有助于减轻考试焦虑、提高注意集中、从而促进学习效率及学习表现的学习情绪,从而达到抑制或抑制学生情绪对学习产生的干扰的目的。情绪调节好的本领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得到增强。

(二)促进自我认识和个人成长

情感经营教育既能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情绪,又能使学生学会辨别、认识他人的情绪,从而使同理心、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的目的。情绪经营教育有助于学生对自己内在世界有更深的了解,增强自我意识。学生通过情绪教育,促进自我认识和个人成长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模式,触发因素,以及应对方法。

三、高中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实效的路径

提高中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实效性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有效的情绪管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当前的学业和社会压力,还能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整合情绪教育进课程体系

将情感管理教育与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纳入常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学习识别和表达不同的情绪,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通过开设专门的情绪教育课程或在现有课程中融入情绪管理的相关内容(如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

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矛盾解决等问题进行探讨,可选用富有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学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冲突,通过语言文字和文学形式,了解和抒发复杂的情感,学会怎样宣泄自己的情感。

在运动课程中,教师可以作为情绪调节的有效工具来解释和练习运动是怎样的。如:通过团体运动培养团体精神和配合时的积极情绪,或通过瑜伽、冥想等活动,教会学生怎样才能使团体精神得到放松,使团体情绪得到缓解。这样的授课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教会了学生怎样通过体能活动对情绪进行管理。

教师在艺术课程中,通过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各种形式,促使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感受。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达到情绪的健康宣泄,从而学会了怎样将消极情绪转化为创造性的能量。

通过这些实例可以看出整合情绪教育进入课程体系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能与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不同目标的结合,创设创造性、交互性的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科知识的学习还提升了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实践和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教师通过艺术创作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探索出来(如绘画、音乐、写作等)。这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在增强学生自我认识和创造力的同时,不仅对释放情绪、调节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学生能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当时的情境,日常包括如何处理这些情绪,以及管理这些情感。通过对自身情绪日记的反思与分析,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及触发点,并能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哪些情绪管理策略。

最后,同学们通过团体讨论的形式,可以把自己的情绪经历及经营情绪的方略,将自己所听过的、别人的故事及方法都进行了分享,从而达到了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的目的。这类交互既增强了同理心、社会交往的本领,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情绪管理的视角、谋划策略,对学生发现应对新手段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老年人的院中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服务、保护性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的义工项目。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自己的情绪管理本领加以运用,在亲身经历社会活动中帮助他人、参与积极的情绪和成就感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家庭和学校的协同

加强学校对情绪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家长会和车间形式提供家庭情感管理的特定策略,鼓励家长把情绪教育付诸于家庭中去实践。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为加强情绪教育的效果,学生在情感管理方面提供一个一致性的学习环境。个性化的交流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支持,使学生对学生的背景有了较好的了解,为学生提供更贴合个人需要的。

对于青少年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常见的青少年情绪问题以及父母在家如何支持孩子的情绪教育,学校经常举办家长教育工作坊,邀请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说明。这些工作坊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情感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在家庭中促进积极沟通,支持家长情绪管理方面的技巧。

(四)定期评估与反馈

建立包括学生情绪认知、情绪表达、调节能力改变等在内的系统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检查情绪管理教育效果。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摩、教育策略和内容调整等方式,收集数据,并根据测评结果适时调整。

设计一份情感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学生运用情感识别、表达、调整、应对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定期进行自我评价。问卷可包括综合评价学生情绪管理水平的选择题、短答题和情景模拟题等多个题型。针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问卷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组织定期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会议,讨论情绪管理教育的进展、问题和改进建议。这些会议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让所有相关方面共同参与到情绪教育的评估和改进过程中来。

四、总结

以建设包括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多样化、家校合作深化、评价机制完善等在内的多维支持系统为宗旨,提出了提高情绪管理教育实效的途径。情感管理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有理由相信情绪管理教育能够为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关注、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华,沈慧. 自我关怀视域下高中生情绪管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J]. 教育文汇, 2023, (06): 36-38.

[2]周秋霞. 农村高中生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 东华理工大学, 2023. DOI:10.27145/d.cnki.ghddc.2023.00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