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向深度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莫秀庆
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0000
现代化社会需要有竞争力且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1]。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沟通协作能力,缓解无序竞争带来的焦虑,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深度学习强调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2]。将深度学习融入小组合作,构建知识、提升迁移与应用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多重现实困境。首先,受学校管理理念与教师认知局限的影响,部分学校过于强调课堂纪律与教学效率,管理者普遍认为小组合作讨论易演变为学生闲谈,不利课堂控制,甚至影响周边班级的教学秩序。其次,小组划分与组织管理缺乏科学性,部分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征与互补性,组内任务分工不明确,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个别学生垄断发言等“话语霸权”现象。再次,合作学习活动形式与评价机制相对单一,往往只停留在浅层讨论,忽视多样化任务设计、协作流程管理及过程性评价的融合,难以激发深度学习。最后,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认知,认为其低效、冗余,倾向于个体完成任务,未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在促进知识建构、思维碰撞与社会技能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中应用策略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明确学习任务的目标与内容,确定明确的方向与行动路径。在教师指导下合作讨论,及时介入讨论过程,对存在的错误认知加以引导与纠正,帮助识别并纠正其可能存在的思维偏差。同时,通过过程性评价对学习表现进行多元反馈、自我反思,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提升计划[4]。以“习题课”或“阶段性测验”为例,首先引导回顾章节知识要点,构建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形成系统认知框架。此外,鼓励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积极参与讨论与练习,对高错误率题目进行随机抽答与集体纠错,强化错误意识,深化知识理解。这一过程既能帮助学业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查漏补缺,也促使成绩优异者加深理解、提升思维深度,实现不同水平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有效提升。
(二)科学组建小组,明确分工
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提升学生合作意识、领导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路径。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优势互补与认知多元,营造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实现“以优带弱”目标,推动小组内部协同发展与班级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 [5]。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例,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和探究空间,引导基于已有知识对铁、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进行预测,并书写相应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在组长带领下各司其职、集思广益,协作制定实验方案并明确分工。在实验中需动态观察小组活动进展,提供必要指导,以提升探究效率和实验技能的实际运用水平。最后,通过小组成果展示与集体反思,深化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迁移,有效提升观察力、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推动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实现从浅层理解向深度掌握的转变。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与知识迁移能力具有重要教育价值[6]。
(三)创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激发学习热情
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如小组竞赛、小组调查及小组实验等,通过差异化的合作任务,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与参与感,营造具有高度包容性与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激发其内在学习驱动力 [7]∘ 以“复习课”为例,开展“知识知多少”小组竞赛活动,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回忆和列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以适当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潜力。在竞赛中,通过协作讨论、优势互补,增强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实现协同发展,充分体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合作价值理念。又如,在“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后,布置关于酸雨成因与危害的小组调查任务。根据个体差异与兴趣点,自主组队并推选组长,明确分工,围绕不同子任务开展实践活动,如采集本地雨水或生活用水进行 pH 值检测,或调查相关职能部门对酸雨防治的措施与政策。各小组需综合利用网络资源与实地访谈方式完成信息收集,展示调查成果,实现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实践与表达能力的有机融合 [8]。
(四)发展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理念,坚持发展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灵活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活动表现、纸笔测验、学习档案与成果展示等[9]。对参与度较低的学生,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度,结合其具体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以增强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价值 [10]。例如,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时,注重引导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以“化学品的合理使用”为主题,组织围绕化学品的种类、功能、优势与潜在风险展开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与小组讨论。同时,依据课堂表现设计结构化的评价量表,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的自评与互评,强化其反思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最终,依据综合评价结果给予积极反馈与适当建议,以欣赏与激励为基调引导改进学习策略,提升合作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结构化与目标导向的活动,引导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推动其对化学知识的深层理解与系统建构,促进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为实现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方玉梅 .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 ,2020.
[2] 黄蕾 .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D]. 广西师范大学,2023.
[3] 王旭瑞 .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新课程 ,2021(4):220-221.
[4] 杨芳 , 王得岗 . 高中数学教师对习题课中小组合作有效学习的指导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6):130-133.
[5] 丁海嵘 .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中的运用 [J]. 天津教育 ,2020(4):95-96.
[6] 叶清秀 . 高中化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的实践与反思 [J]. 新课程 ,2020(15):173.
[7] 韩江涛 , 陈盛婷等 .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以习题课小组合作学习为例 [J]. 化学教与学 ,2016(1):70-72,94.
[8] 朱碧雯 , 赵雷洪 . 基于 WSR 系统方法论的化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课时作业设计为例[J]. 化学教学,2015(1):80-83.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0] 刘屹桥 , 黄伟 .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边缘人”现象探析 [J]. 基础教育课程 ,2021(7):37-43.
作者简介:莫秀庆(1993—),女,壮族,硕士,研究方向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专项课题《指向“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任务驱动式高中化学学历案设计》(2023ZJY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