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李宏宇
杭州神通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311306 330124198306130019
引言
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寿命和社会经济效益。高质量的建设过程不仅需要严格遵循技术规范,更依赖于全过程的风险识别与动态控制。近年来,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与新材料、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安全质量管理的复杂程度显著提升。通过优化管理方法、强化人员培训和完善责任体系,可以进一步提升工程的可靠性与耐久性,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1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原则
1.1 全过程动态监控原则
在工程实施各阶段建立连续性的监督机制,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实施不间断的质量安全跟踪。在基础施工阶段重点监控地基处理工艺,主体施工阶段强化结构安全检测,路面施工阶段严格把控材料配比。动态监控通过定期巡检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采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各环节质量参数,形成可追溯的管理闭环。技术人员需根据工程进度调整监测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驻点监督。异常情况启动分级预警机制,确保问题在萌芽阶段得到有效控制。
1.2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实施需要建立三级预防体系,包括源头控制、过程防范和应急处置。在方案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优化施工工艺降低风险概率。日常管理中推行危险源辨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特殊工况制定专项防控方案,如高边坡作业采取支护加固措施,桥梁施工强化临时结构稳定性计算。综合治理要求整合技术防控、管理约束和教育培训等多种手段,形成立体化的防护网络。
2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现存问题
2.1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漏洞表现为责任划分模糊,监管链条存在断点,使得安全隐患无法被及时识别和消除。部分施工单位的安全规章流于形式,未能根据工程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安全检查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难以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度缺陷还体现在应急预案不健全,事故处理程序不规范,延误最佳处置时机。管理标准不统一造成执行尺度差异,相同风险在不同标段得到不同对待。
2.2 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体系缺陷首先反映在检测项目覆盖不全,部分关键指标未被纳入常规检验范围
。质量验收标准执行不严格,存在降低标准验收的情况。过程控制环节薄弱,事后检验代替过程监管的现象普遍存在。质量责任追溯机制缺失,问题出现后难以准确定位责任环节。材料管理制度松散,进场验收流于形式,不合格材料被用于工程实体。
2.3 人员安全质量意识淡薄
一线作业人员对操作规程掌握不扎实,存在违章作业和野蛮施工现象。管理人员重进度轻安全的倾向明显,对现场违规行为制止不力。部分技术决策者忽视规范要求,为赶工期擅自简化工艺流程。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不佳,流于形式的交底难以转化为实际防范能力。劳务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技能传承断层,新进场人员对风险认知不足。
2.4 施工设备管理存在漏洞
设备准入控制不严格,存在带病运行和超期服役的情况。日常维护保养制度执行不到位,关键部件的磨损老化未被及时发现。操作人员资质管理松散,无证上岗或跨机型操作现象时有发生。设备调度不合理造成超负荷运转,加速机械性能劣化。安全防护装置缺失或失效,如限位器、报警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特种设备监管缺位,未按规定进行法定检验。
3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改进对策
3.1 优化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构建科学完备的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应从组织架构、责任划分和流程规范三个维度进行系统优化。首先需要建立由建设单位牵头,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多级管理网络,明确各参建主体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界面。制度修订应重点完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专项防控方案。推行标准化管理流程,将安全质量要求嵌入施工组织设计的各个环节,实现与进度管理的有机融合。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根据工程进展和外部环境变化调整管理制度内容。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通过编制配套的实施细则和作业指导书,将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具体实施步骤。实施过程中建立反馈改进渠道,收集一线人员的合理化建议,持续优化制度内容。
3.2 强化施工过程监督检查
提升施工过程监督检查效能需要建立多维度的监控体系。实施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对高风险工序实行重点监控,常规作业开展定期巡查。采用信息化监控手段,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关键施工参数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建立专业化的检查队伍,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工具,提升监督检查的技术含量。推行”四不两直”检查方式,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工作方法。完善检查记录制度,详细记载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形成完整的监督检查档案。实施检查问题闭环管理,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确保每个问题都有整改反馈。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独立评估,提高检查结果的客观性。
3.3 提升人员专业素养能力
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应建立系统化的培养体系。制定分层次培训计划,针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分别设计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培训课程应覆盖专业技术知识、安全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理技能等多个方面。推行实操考核制度,重点考察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建立导师带徒机制,通过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对新员工进行传帮带。定期组织技能比武和应急演练,在模拟实战中提升人员的专业水平。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促进专业技术能力的持续提升。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将培训效果与岗位晋升、薪酬待遇挂钩。搭建技术交流平台,组织参观学习先进项目经验,拓宽专业视野。实施周期性复训制度,确保知识技能得到及时更新。
3.4 加大资源投入保障力度
强化安全质量管理需要建立稳定的资源保障机制。优先保证安全质量条线的专业人才配置,配齐配强各级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加大检测设备和防护用品的投入力度,确保装备配置满足规范要求和技术发展需求。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安全质量技术措施实施,保障隐患整改和技术升级的资金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地实验室和检测中心的功能配置。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投入必要的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建立资源调配协调机制,确保各类资源在项目间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完善资源使用监管制度,提高资金和设备的利用效率。建立资源投入评估机制,定期分析投入产出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注重资源储备工作,针对突发事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提高快速响应能力。
结束语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技术、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通过完善标准体系、优化监管流程、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可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保障工程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交通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 瞿奎 .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44(05):216+218.
[2] 陶前站 . 浅析公路施工中的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 [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44(05):257-258.
[3] 高国强 .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探究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3):141.
[4] 刘忆龙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3):153.
[5] 郭建伟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J]. 交通世界 ,2019,(2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