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实践
乔利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 719000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新要求与定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聚焦“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育思维能力,提升审美创造与文化自信”,其核心要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写作的“实践性”,要求写作教学应与学生生活、阅读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二是突出写作的“创新性”,倡导打破传统“命题作文 + 范文模仿”的模式,支持学生自由表达、创意写作,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三是注重写作的“综合性”,将写作与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等环节有机融合,实现“读写结合”“说写互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学生“无话可写”
传统写作教学多以教材中的命题作文为主,题目设置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体验。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但学生日常参与的活动多为简单的游戏、手工,难以理解“有意义”的抽象要求;中高年级命题如《我的理想》《难忘的一天》,内容空泛,学生缺乏真实生活素材支撑,只能通过编造、模仿范文完成写作,导致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此外,写作教学与生活实践脱节,教师忽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生难以将生活体验转化为写作内容。
(二)教学方法固化单一,抑制创新思维
多数教师仍沿用“讲解写作技巧—提供范文—学生仿写—教师批改”的传统教学流程,方法固化且缺乏互动性。在技巧讲解环节,教师多机械传授“开头点题、中间分述、结尾升华”的套路化结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规则,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仿写环节,过度强调“模仿范文结构”,导致学生作文陷入“模板化”困境,难以自由表达个性观点与创意想法。此外,课堂教学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缺乏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互动形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调动。
(三)评价机制僵化片面,打击写作信心
当前写作评价多以教师单一评价为主,评价标准侧重“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没有错别字”等表层指标,忽视对作文的创意性、情感真实性、思维逻辑性的评价。教师批改时多采用“红笔修改 + 简单评语”的方式,评语多为“中心不明确”“语句不通顺”等否定性评价,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与鼓励性反馈;此外,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写作兴趣挂钩不足,优秀作文仅作为“范文”展示,而对写作困难学生缺乏持续的帮扶引导,导致部分学生因反复受挫丧失写作信心,形成“怕写作文”的恶性循环。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实践路径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搭建“生活—写作”转化桥
1. 引导生活观察,积累鲜活素材: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生活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如观察校园里的花草生长、记录家庭中的温馨瞬间、描述与朋友的一次争执等;定期组织“生活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观察所得,教师从中提炼写作素材方向。
2. 结合实践活动,拓展写作场景:将写作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活动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写作场景。例如,组织“校园植树活动”后,引导学生写《植树记》;开展“图书分享会”后,让学生撰写读后感或推荐语;在节日来临前,指导学生写贺卡祝福语、邀请函等应用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写中悟”,体会写作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方法情境化:创设真实有趣的写作氛围
1.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表达欲望:利用多媒体、实物、表演等手段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表达需求。例如,在教学“写一次难忘的经历”时,播放学生参加运动会、文艺汇演的视频片段,展示活动照片,引导学生回忆当时的心情与细节;教学“看图作文”时,利用希沃白板展示连环漫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补充故事情节,再进行写作。
2. 开展创意写作,释放思维活力:打破命题作文的限制,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低年级可开展“图画作文”“拼音作文”,允许学生用画图 + 文字的方式表达;中年级尝试“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未来的学校》;高年级开展“应用文创意写作”,如撰写校园公众号推文、设计旅游攻略、创作短篇故事等。例如,在学习说明文后,组织“校园景点解说词”创作活动,让学生以“校园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校园,兼具实用性与创意性。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构建“激励—提升”评价体系
1. 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拓宽评价视角:打破教师单一评价模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学生自评时,指导其对照“写作评价量表”(如内容真实性、语言流畅度、创意性等维度)进行自我反思;学生互评时,组织“作文互评会”,采用“优点 + 建议”的方式互相点评,
2. 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成长进步:改变“只看最终作文”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写作全过程,包括素材积累、构思、初稿、修改等环节。教师定期查看学生的观察日记、作文草稿,对修改过程中的进步给予肯定;建立“学生写作成长档案”,收集学生不同阶段的作文,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写作信心。例如,对写作困难学生,记录其从“语句不通”到“能完整表达”
的转变,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四、写作教学创新实践的保障策略
(⟶) 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创新教学能力
学校应定期组织小学语文教师参加新课标培训、写作教学研讨会,邀请专家指导写作教学创新方法;开展“写作教学示范课”“教学案例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鼓励教师进行写作教学课题研究,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供实践支撑
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写作素材库、儿童文学书籍等资源,为写作教学创新提供物质保障;搭建校园写作展示平台,如创办校刊、校园公众号,发表学生优秀作文;与社区、博物馆、公园等合作,拓展校外写作实践基地,丰富写作教学场景。
(三)加强家校协同,营造良好写作氛围
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新课标写作教学理念,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写作兴趣培养;鼓励家长多与孩子交流生活、共读课外书,协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支持家长参与孩子的作文评价,共同关注孩子的写作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五、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实践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情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创新路径,搭建生活与写作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创意,让写作成为学生表达自我、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同时,需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家校协同,为写作教学创新提供持续保障,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卖文娟 .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名师在线,2023(35):94-95.
[2] 王兰英 ,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亚太教育,2022(06):77.
[3] 张华 ,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1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