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吴梦茜
昆山市周庄中心幼儿园新镇区分园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自然教育在幼儿教育领域日益受到重视。自然教育视域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旨在将自然元素融入课程,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本文深入探讨了在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的重要性、原则,并详细阐述了构建的策略和实施的途径,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成效,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教育;幼儿园园本课程;课程构建;课程实施
一、引言
幼儿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亲近自然对幼儿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自然教育强调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感受自然的美好与奥秘,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幼儿园园本课程作为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重要载体,在自然教育视域下进行构建与实施,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自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在自然教育视域下的园本课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探索自然现象、参与自然劳作等活动,锻炼了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实现全面成长。
(二)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
传统幼儿园课程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和室内活动,自然教育视域下的园本课程将自然元素引入,拓宽了课程资源的范围。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季节变化等都成为课程的素材,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为幼儿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三)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幼儿园园本课程可以结合当地自然特色,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例如,在沿海地区的幼儿园,可以将海洋文化融入课程,让幼儿了解海洋生物、海洋民俗等;在山区的幼儿园,可以开展与山林、农耕相关的活动,传承当地的农耕文化。这不仅丰富了课程内涵,还有助于幼儿了解和热爱家乡,传承地域文化。
三、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的原则
(一)以幼儿为中心原则
课程构建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水平。从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出发,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自主参与中获得发展。例如,当幼儿对蚂蚁搬家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设计关于蚂蚁的主题课程,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巢穴结构等。
(二)综合性原则
自然教育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园本课程构建应体现综合性。将自然科学、艺术、语言、社会等领域的内容有机融合,让幼儿在一个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在开展 “秋天的树叶” 主题活动时,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用树叶进行拼贴画创作,培养艺术素养;讲述与树叶有关的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组收集树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安全性原则
在利用自然环境开展课程活动时,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教师要对活动场地、材料等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例如,在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时,要提前检查场地是否存在危险因素,避免幼儿接触有毒植物或危险物品;在使用工具进行自然劳作时,要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防止意外伤害。
四、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策略
(一)挖掘自然教育资源
幼儿园应充分挖掘园内和园外的自然教育资源。园内可以开辟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等,让幼儿在园内就能亲近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园外则可以利用公园、植物园、农田等自然场所,定期组织幼儿开展户外实践活动。例如,某幼儿园与附近的农场合作,建立了园外自然教育基地,幼儿可以在农场里体验播种、浇水、采摘等农事活动,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农业生产知识。
(二)设计主题式课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以自然为主题的课程。主题可以围绕季节变化、动植物、自然现象等展开,每个主题包含多个相关的活动。以 “春天的花” 主题为例,可以设计以下活动:观察不同种类的花朵,了解花的结构和颜色;制作花朵标本,培养动手能力;绘画花朵,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讲述关于花的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展 “花儿与昆虫” 的探究活动,了解花与昆虫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五、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一日生活渗透
将自然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入园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园内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课间活动时,让幼儿到户外与自然亲密接触,自由玩耍、探索;在午餐环节,介绍食物的来源,让幼儿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过程;在午睡起床后,组织幼儿观察午后的自然景色,感受光线和气温的变化。通过一日生活的渗透,让幼儿随时随地感受自然,将自然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二)主题活动开展
根据构建的主题式课程,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可以在班级内进行,也可以在全园范围内开展。例如,在开展 “夏天的昆虫” 主题活动时,班级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园内寻找昆虫,观察昆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制作昆虫标本;园内可以举办昆虫展览,展示幼儿的观察记录和手工作品,邀请专家来园进行昆虫知识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昆虫。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获得系统的知识和经验。
(三)家园合作共育
自然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自然教育的理念和重要性,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为幼儿创造亲近自然的机会。例如,鼓励家长带幼儿到公园、郊外游玩,观察自然现象;在家中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让幼儿参与照顾和观察;与幼儿一起进行自然手工制作,如用树枝制作鸟巢等。同时,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园内的自然教育活动,如亲子种植活动、自然科普讲座等,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自然教育。
六、结论
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遵循以幼儿为中心、综合性、安全性等原则,挖掘自然教育资源,设计主题式课程,整合多种教育形式,并通过一日生活渗透、主题活动开展、家园合作共育等途径实施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发挥自然教育的价值,让幼儿在自然的怀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指向幼儿创新素养的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建构实施探究. 李姝婧.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5(02)
[2] 在地化视角下乡村园园本课程的建设——以“农田体验”课程为例. 许卫华.福建教育,20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