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王群立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引言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在现代化学研究与应用领域占 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校化学教学中,引入这一技术相关内 容具有深远意义。随着对天然产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复杂的天 然来源中精准分离出有效成分已成为众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关键 环节。高校化学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学研究和相关产业需求 的人才,而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的教学能够拓宽学生的知 识面,使其接触到前沿的化学分离理念与方法,为学生日后从事 化学相关工作或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的特点

多样性:天然产物来源广泛,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其有效成分种类繁多,如植物中的生物碱、黄酮类、萜类,动物 中的肽类、酶类等。这就决定了分离技术必须具有多样性。例如, 从植物中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可能用到色谱技术,而从动物组织中 分离酶类可能需要采用盐析结合透析的方法。复杂性:天然产物 的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往往与大量的杂质共存。这些杂质可能与 有效成分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相似,增加了分离的难度。例如, 在植物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可能与多糖、蛋白质等杂质混合,需 要采用多种分离技术逐步去除杂质,才能得到高纯度的有效成 分。温和性:许多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如药用植物 中的活性成分。在分离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对温和的技术,以避 免破坏这些活性成分。例如,一些热敏性的生物活性肽在分离时 不能采用高温的分离方法,而要使用低温、低压的色谱技术或者 膜分离技术等温和的手段。综合性:单一的分离技术往往难以满 足高纯度、高回收率有效成分的分离要求。因此,通常需要综合 运用多种分离技术。比如先利用萃取技术初步分离,再用色谱技 术进一步精制,以实现有效成分的高效分离。

二、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学内容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涵盖了众多化学原理和方法,将 其引入高校化学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传统的化学教学 多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操作,而天然产物分离技术涉及到 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 色谱分离技术中,就包含了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 的物理化学原理,以及有机化合物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有机化学 知识。学生在学习这些技术时,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各个化学学科, 而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这一领域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方 法涌现,如新型的高效液相色谱柱技术等,能让教学内容紧跟学 科前沿,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化学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培养实践能力

在高校化学教学中,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为学生提供 了极好的实践机会。这些技术的实验操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 萃取技术为例,学生需要准确选择合适的萃取剂、确定萃取条件 (如温度、pH 值等),并熟练掌握萃取装置的操作。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天然 产物和目标成分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而且,天然产物分 离实验往往需要耐心和细心,学生在多次重复实验操作中,能够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这种实践能力的培 养对学生今后从事化学相关的科研、生产等工作至关重要。

(三)激发学习兴趣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与日常生活和众多实际应用密 切相关,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看到从天然产 物中分离出的有效成分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中的广泛应 用。例如,从植物中分离出的天然抗氧化剂可用于食品保鲜和化 妆品中的抗衰老产品。当学生了解到这些实际用途时,他们会更 有动力去深入学习相关的分离技术。此外,天然产物本身具有丰 富的来源和多样的性质,探索从复杂的天然混合物中分离出有价 值的成分就像一场解谜游戏,充满了挑战和惊喜。这种趣味性能 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传统化学教学中枯燥的印 象,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学科。

三、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高校化学教学中应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必须遵 循科学性原则。这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像高效液相 色谱(HPLC),教师要向学生解释不同类型的固定相(如反相 C18 柱、正相硅胶柱等)对不同极性物质的选择性保留机制。然 后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使用HPLC 仪器分离天然产 物中的有效成分,如从茶叶提取物中分离儿茶素类化合物。在实 践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理论知识的应用,如不同儿茶素在反 相柱上的保留时间差异与它们的结构和极性的关系。教学内容要 符合化学学科的基本规律。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涉及有机 化学、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知识。以酸碱分离法为例,从化学平衡 的角度解释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天然产物中生物碱等成分的存 在形式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在酸性条件下生物碱成盐而溶 解,在碱性条件下又游离出来的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教学过程 中,要按照化学学科由浅入深、从基础到应用的规律,逐步引入 复杂的分离技术,确保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安全性原则

在实验操作方面,要确保学生的安全。许多分离技术涉及到 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的使用。例如,在萃取实验中,可能会用到 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等,这些有机溶剂具有挥发性、易燃性和 一定的毒性。教师要详细教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如在通风橱 内进行操作,避免有机溶剂挥发到空气中对人体造成危害。在使 用旋转蒸发仪等仪器进行溶剂蒸发时,要教导学生正确安装和操 作仪器,防止因仪器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的溶剂飞溅、烫伤等安 全事故。除了实验操作安全,还要考虑环境安全。一些化学试剂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 离技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例如,在离子交换树 脂分离技术中,使用后的树脂需要进行再生处理,如果直接丢弃, 树脂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教师要教导学生如何 按照环保要求对使用后的试剂和材料进行妥善处理,如将有机溶 剂回收利用,将化学废物分类收集并交由专业的环保部门处理, 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要求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在高校化学教 学中的应用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不同的教学阶段和课程设置有 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基础化学课程中,引入简单的分离技术作为 示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例如,在讲解溶解度概念时, 可以引入结晶分离技术,通过从盐溶液中结晶出盐晶体的简单实 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概念。而在高级化学 课程中,如天然产物化学课程,可以深入介绍多种复杂的分离技 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以满足学生对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深 入研究的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确保学生 能够在每个教学阶段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考虑与学生的能 力相匹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操 作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应先从简单、易操作的分离技术开始 教学。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再逐步引入复杂的技术,如色谱技 术中的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

四、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校化学理论教学中,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有着重 要意义。它有助于整合化学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有机化学中 的各类化合物性质时,可以引入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中的 原理。像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可能涉及到其酚羟基与吸附剂之间 的相互作用,这就与有机化学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相关 联。能够深化学生对化学平衡原理的理解。如在酸碱分离法中, 生物碱在酸碱性不同的环境下的存在形式变化,就是化学平衡移 动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讲解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成盐溶 解,碱性条件下又游离析出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平衡 的概念。这些技术为化学理论提供了实际应用的范例。以色谱理 论为例,通过讲解天然产物中不同成分在色谱柱上的分离过程, 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分配系数、吸附- 解吸等色谱理论中的关键 概念。

(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验教学方面,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提供了丰富的 实践内容。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在进行萃取实验时, 学生需要准确选择合适的萃取剂、掌握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方法 等。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有效成分的实验往往步骤较多且要求精 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当学生要从一种复杂的天然产物(如植物提取物)中分离特定有 效成分时,他们需要根据目标成分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分离技术组合、确定实验顺序等。例如,要从植物中分 离出挥发性精油成分,学生可能会设计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再 用分馏进一步提纯的实验方案。增强学生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 力。在分离实验后,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分析手段(如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等)来判断分离效果,确定目标成分是否被成功分 离以及纯度如何,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解读和 分析能力。

(三)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在高校跨学科教学中也发挥着 积极作用。在与生物学的交叉教学中,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是从天 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例如,从植物中分离出的具有抗菌活性的 成分,这一过程涉及到化学分离技术,同时也与生物学中微生物 的抗菌机制研究相关。在医药学方面,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 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基础。化学分离技术用于从天然药材中提取有 效药用成分,这一过程与药理学、药剂学等学科密切相关。从中药中分离出的有效成分需要进行药理活性测试和剂型开发研究。 在环境科学领域,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可用于研究天然物 质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降解等作用。比如某些植物提取物中的 成分可用于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在这个过程中,化学分离 技术用于获取纯净的植物提取物成分,而环境科学则关注这些成 分在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能够拓宽 视野,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在高校化学教学中,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对学生创新 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激发创新思维。天然产物种类 繁多,其有效成分复杂多样,在探索如何分离这些成分时,没有 一种固定的模式。例如,面对一种新发现的海洋生物中的活性成 分,传统的分离技术可能无法直接适用。这就促使学生突破常规 思维,思考新的分离原理和方法。学生可能会从生物的特殊生存 环境、成分的独特结构等方面出发,尝试将不同的分离技术进行 组合或改进,这种思考过程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鼓励方 法创新。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领域一直在不断发展,新的 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 些前沿技术,并鼓励他们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在学习 传统的柱色谱分离技术时,学生可以思考如何利用新型的材料来 提高柱效或选择性。他们可能会尝试将纳米材料引入柱色谱的固 定相制备中,以实现更高效的分离效果。这种对传统方法的改进 和创新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方法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创 新能力。

结束语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技术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 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到实际应用 中的前沿技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复 杂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与 其他领域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未来在化学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 有力的知识和技能支撑,也为高校化学教学改革朝着更加实用、 创新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文蔚 , 朱子煜 , 浩天瑞霖 , 等 . 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在天然产物中的应用 [J]. 化学进展 ,2024,36(05):667-678.

[2] 王磊 , 李骘 , 佟苗苗 , 等 .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与有机化学发展 [J].中草药 ,2022,53(21):6968-6976.

[3] 邱 玲 , 刘 宇 , 郑 楠 楠 , 等 . 天 然 产 物 提 取 分 离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J]. 药 学 进展 ,2022,46(03):184-197.

[4] 谢 慧 荣 , 罗 忠 圣 , 钱 余 , 等 . 膜 分 离 技 术 在 天 然 产 物 中 的 应 用 [J]. 食 品 科技 ,2021,46(05):104-107.

[5] 刘锡建, 天然产物分离技术. 上海市,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0-01-01

[6] 郎宸用 . 浅析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新技术 [J]. 福建茶叶 ,2020,41(09):3.

[7] 郭建军 , 周艺 , 孙晓惠 , 等 .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天然产物化学教学探讨 [J]. 东化工 ,2019,44(16):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