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适应与生活语文的融合教学策略探索

作者

王学艳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663400

前言

培智生作为特殊教育群体,就表明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育要求及学生学习需求。在生活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适应理念,可以培养学生逐渐掌握日常生活能力,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让其可以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生活适应与生活语文的融合教学方式,希望可以为三年级培智生教育提供新思路,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一、挖掘文本资源,提高学生生活适应性

(一)生活适应常识性资源

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开发生活适应常识性资源,如个人卫生、健康饮食、安全交通等,这不仅是学生适应生活环境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规则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日常任务,并和他人交流与合作。以“怎样正确洗手”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洗手动画,让他们可以了解正确步骤。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演示,如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外出回家洗手等,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绘本等方式,反复展示洗手步骤,引导学生反复讨论与练习,保证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基本常识。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二)生活适应专项性资源

生活适应专项性资源更加注重学生的特定情境下交流与应对能力,如就医、购物、乘车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具体操作技巧,还可以增强学生在不同场合中社交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生活情境,如超市购物、餐厅点餐等,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强学生生活能力。以“超市购物”情境为例,教师就可以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顾客需要和售货员沟通获得自己想要的物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引导,在发现错误后及时纠正,保证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掌握并应用这些技能。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加强生活适应与生活语文的联系,还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构建生活情境,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力

(一)搭建生活场景

搭建生活场景可以降低语文知识的抽象性,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性、实践性的平台。通过生活模拟与日常情景再现,学生可以在熟悉情境中进行学习、互动等,从而增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对于配置学生而言,生活场景的搭建不仅有助于知识传递,还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与情感发展。比如,教师可以模拟“校内交往”场景,如和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任务、课堂讨论问题等,让学生可以在模拟情境中联系交流与沟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交往氛围,还可以在互动和进行反思与总结,不断提升学生社交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丰富的生活,有助于促进学生人际能力的提升。

(二)创造实践情景

和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相比,实践情境的创造可以为学生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互动学习增强对生活技能的掌握。对于低年级培智生而言,实践情境的参与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交概念,还可以提升学生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实践情境,如交流聚会、公众演讲等,让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社会角色,从而增强学生社交信心。这样既能在重复互动中提高学生社交技巧,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三、开展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一)劳动技能训练

劳动技能是培智学生独立生活和自我照顾的基础,也可以增强学生社会参与感。同时,劳动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培智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可以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最重要的是,劳动技能训练可以提升学生操作水平,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协作意识等,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劳动任务,如整理教室、折叠衣服、系鞋带等,让学生在具体劳动任务中掌握基础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劳动水平。在学生劳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劳动技巧,通过重复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劳动技能,从而独立完成劳动活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劳动技巧,还可以发展综合素养,为未来独立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二)专项康复训练

对于较为特殊的学生来说,康复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或缓解心理压力,有效提升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开展专项康复训练,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弥补身体或认知方面的缺陷,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训练法”来开展专项康复训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设计具有针对训练计划,让学生可以在已有基础上的到进步与发展,如对于手部肢体障碍培智生,教师就可以设计抓握、手指灵活等训练,增强学生手部协调性;对于语言发展迟缓培智生,教师就可以设计模仿发音、对话练习等训练,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平衡点、步态训练仪等现代康复设备展开康复训练,锻炼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协调能力。通过专项康复训练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劳动能力,逐渐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培智生生活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适应内容,不仅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又能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生活情境创设开展生活语文教学,既能为学生构建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可以处理不同情境的问题。在未来培智教育中,教师就需要不断探索生活适应与生活语文的融合方式,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建军 .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教学实施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简析[J]. 绥化学院学报 ,2025,45(01):34-38.

[2] 任东芳 . 新课标视角下的培智生活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 [J]. 嘉应文学 ,2024,(02):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