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四季村晚”奏响乡村文化“进行曲”

作者

张稔之 李玉娥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通过文化创新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成为重要课题。荆州市川店镇创新推出的“四季村晚”活动,将传统文艺表演与现代乡村发展需求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 " 四季村晚 " 的创新实践、运行机制和综合效益,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一手资料,运用SWOT 分析法评估项目成效。研究发现,“四季村晚”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还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乡风文明,形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治理增效的多赢局面

一、川店镇“四季村晚”项目的背景与动因

(一)政策背景与现实需求

在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2022 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在地方层面,湖北省 " 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也将乡村文化振兴列为重点任务。

从现实需求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当前农村文化供给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文化设施利用率低,许多农家书屋、文化礼堂“建而不用”;二是文化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三是文化人才匮乏,难以持续开展高质量文化活动。川店镇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 年前有 68% 的村民表示“很少参加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供给不足成为制约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川店镇的资源禀赋与创新突破

川店镇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省级非遗项目 2 项、市级非遗项目 5 项,民间艺术团队 12 支,具有开展文化活动的良好基础。但长期以来,这些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利用。2020 年,川店镇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决定以 " 四季村晚“为抓手,突破传统送文化”的模式局限,探索“种文化”的创新路径。

项目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变“单一”为“多元”,将文化活动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有机结合;三是变“阶段性”为“常态化”,建立贯穿全年的文化活动机制。这种系统化的创新设计,使“四季村晚”超越了普通文艺活动的范畴,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二、“四季村晚”项目的创新实践与运行机制

(一)组织模式的创新突破

“四季村晚”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政府层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政策制定;引入专业文化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确保活动专业性;发动村民成立文化合作社,保障群众参与度。这种架构既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又激发了市场活力,更保障了群众主体地位。

具体运作中形成了“三级联动”机制:镇级负责总体规划、资源整合和绩效评估;村级负责场地协调、人员组织和宣传动员;村民小组负责节目编排、后勤保障和意见反馈。通过明确各级职责,形成了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

(二)内容设计的特色创新

项目创新性地采用“四季主题”设计:春季以“希望的田野”为主题,展现农耕文化和春耕生产;夏季以“多彩非遗”为主题,展示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秋季以“丰收喜悦”为主题,融合农产品展销和乡村旅游;冬季以“温暖乡情”为主题,突出民俗传统和邻里关爱。每个季节设置特色活动,如春季的“插秧比赛”、夏季的“非遗集市”、秋季的“农民丰收节”、冬季的“乡村春晚”等。

在表现形式上,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一方面挖掘整理皮影戏、采莲船等传统艺术,另一方面创新开发乡村 rap、农耕主题短视频等现代形式。这种融合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

三、“四季村晚”项目的成效分析

经过两年实践,“四季村晚”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方面,累计举办活动32 场,创作本土节目86 个,培养文艺骨干120 余人,村民参与率达 65% 以上。经济方面,带动农产品销售 300 余万元,吸引游客 5 万余人次,新增就业岗位50 余个。社会治理方面,村民矛盾纠纷减少 40% ,志愿服务参与率提高 35%

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一是找准了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的契合点;二是建立了可持续的运营机制;三是实现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当然,项目也面临资金持续投入、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需要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加以解决。

四、项目推广价值与启示

“四季村晚”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其核心经验可以概括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创新;建立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对其他地区的启示包括:要因地制宜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要创新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要促进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

未来,项目可以在内容提质、形式创新、科技赋能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如引入VR/AR 技术增强观赏体验,开发文创衍生品延长产业链,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运营效率等。这些创新举措将助力" 四季村晚" 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五、结论

“四季村晚”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它证明通过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可以有效激活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川店镇的经验表明,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引领,而文化振兴贵在创新。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推动 " 四季村晚 " 等文化创新项目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明远 , 李红梅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J]. 中国农村观察 ,2021(3):45-52.

[2] 王立新 . 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J]. 农业经济问题 ,2020,41(5):12-20.

[3] 陈思雨 , 刘伟 . 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与对策 [J]. 旅游学刊 , 2019, 34(6):5-16.

[4]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湖北省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 (2020-2022)[Z].2020.

[5] 川店镇人民政府 . 川店镇 " 四季村晚 " 活动年度报告 [R]. 2021.

基金项目: 2023 年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项目编号:S20231324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