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董忠舒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618300
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凭借其强度高、跨度大、耐久性好等优势,在现代交通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其施工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都可能影响桥梁的整体性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随着桥梁建设规模的扩大,因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导致的桥梁病害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也对交通通行安全构成威胁。深入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强化各环节质量管控,对提高桥梁建设质量、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1.1 预应力筋质量控制
预应力筋是桥梁预应力体系的核心构件,其质量直接决定结构安全。选材时需严格核对设计文件,优先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或钢丝,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合格证、力学性能检测报告等。进场验收需执行 “双控” 标准,外观检查重点排查是否存在裂纹、锈蚀、弯折、油污等缺陷,逐盘测量直径偏差,确保在允许范围内。力学性能试验按批次抽样,检测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及松弛性能,不合格批次坚决退场。
1.2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质量控制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是传递预应力的关键部件,其质量缺陷可能导致预应力损失甚至结构失效。进场时必须核查产品型号与设计图纸的匹配性,索取生产许可证、出厂检验报告及型式检验证书,重点确认锚固效率系数、极限拉力总伸长率等指标达标。外观质量采用放大镜检查,不允许存在裂纹、缩孔、夹渣等缺陷,螺纹类锚具需检查丝牙完整性,确保与预应力筋匹配良好。硬度检验按规范抽样,采用洛氏硬度计测定锚具夹片、锚环的硬度值,安装前需进行试拼装,检查锚固状态是否牢固,有无滑移迹象,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记隔离。
1.3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是保障桥梁耐久性的基础,需建立全流程管控体系。水泥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设计要求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查验出厂日期和安定性报告,按批次检测细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等指标,严禁使用受潮结块或过期水泥。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选型,如减水剂需检验减水率、泌水率比及抗压强度比,缓凝剂需控制凝结时间差,所有外加剂必须与水泥进行相容性试验,避免出现异常凝结现象。
二、主要施工环节质量控制要点
2.1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先根据桥体结构设计,保证模板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满足混凝土浇筑时侧压力及施工荷载要求,安装前检查平整性及尺寸误差,误差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在进行模板安装的过程中,轴线偏差、标高偏差及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到位,将支撑架牢固支撑,避免浇筑时产生变形或位移;安装后的模板接缝处要进行密封处理,要采用密封条粘贴或其它防漏浆的处理方法,防止混凝土浇筑漏浆对结构外观及强度产生影响。拆模操作采用“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进行,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条件来确定拆模的时间,避免拆模不及时,导致结构开裂或变形。
2.2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进入现场后,按要求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并加工制作,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下料,钢筋尺寸及弯折角度准确,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焊接或机械连接的方法,钢筋连接部位必须按规范的要求满足接头强度要求。安装时按图纸设计要求布置好钢筋的间距、排距,保护层厚度,使用垫块固定钢筋,以防钢筋错位浇筑混凝土。复杂的节点处要先做好钢筋的布置顺序,保证钢筋层次分明,受力合理,钢筋布置不能相互交叉干扰,或间距不够等。
2.3 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
在预应力张拉之前检查张拉设备的校验情况,张拉设备的仪表精度需达标。张拉顺序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张拉顺序一般采用对称张拉方式,防止结构受力不均匀。在张拉阶段要精确控制张拉应力以及伸长值,并进行详细记录,如果发现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出现偏差,必须及时停止张拉,分析原因,然后采取措施后再进行施工。在完成张拉之后要及时对孔道进行压浆工作,所选用的压浆材料流动性好,并且强度高,压浆工作应该连续进行,孔道内的浆液要饱满,不能存在气泡以及空洞,压浆结束后及时进行封锚工作,避免预应力筋受到锈蚀。
2.4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搅拌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原材料,控制搅拌时间和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拌合均匀。运输过程中防止出现混凝土离析情况,发生离析的混凝土要重新拌合后再使用。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式,振捣器插捣深度、插捣时间要合适,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发生蜂窝、麻面等现象。浇筑完成后覆盖保湿,根据环境温度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强度,养护期间严禁在结构上施加荷载,以免造成混凝土早期受力破坏。
三、常见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3.1 预应力损失过大
预应力损失过大直接影响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能,其原因主要包括锚具滑移、张拉工艺不当、孔道摩阻过大等。锚具质量不合格或安装不规范会导致滑移,需选用符合标准的锚具,安装时确保与预应力筋紧密贴合,必要时进行试张拉验证。张拉工艺方面,若张拉顺序混乱或应力控制不准,会造成损失,应严格按设计顺序对称张拉,采用分级张拉法,每级张拉后持荷稳定再进行下一级,同时校准张拉设备,保证应力值精准。孔道摩阻过大多因孔道成型偏差或注浆不及时,施工中需保证孔道位置准确,压浆前检查孔道通畅性,及时压浆并确保饱满,减少摩阻损失。
3.2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按成因可分为干缩裂缝、温度裂缝、荷载裂缝等。干缩裂缝源于养护不当,应在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保湿,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充分水化。温度裂缝常因内外温差过大,可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减少水化热,夏季施工采取遮阳降温措施,冬季做好保温,必要时设置温度监测点,控制温差在允许范围。荷载裂缝多因过早承受荷载,需严格遵守养护期荷载限制,避免在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堆放重物或通行车辆,对已出现的裂缝,根据宽度采用表面封闭、压力注浆等方式修补,严重时需加固处理。
3.3 钢筋锈蚀
钢筋锈蚀会削弱其承载能力,主要由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密实度差或环境腐蚀引起。施工中需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垫块布置均匀牢固,防止浇筑时钢筋移位。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可优化配合比,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振捣时确保密实,减少孔隙。针对腐蚀性环境,可采用防腐钢筋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防腐涂层,定期检查钢筋锈蚀情况,发现锈蚀及时清除锈迹,采用环氧涂层等防腐处理,严重时更换受损钢筋,保障结构安全性。
结语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控制需贯穿材料、施工环节及后期监测全过程。从材料进场严格检验,到各施工环节精细化管控,再到常见问题的针对性处理,每一环都关乎桥梁安全与耐久性。结合技术创新与智能化手段,提升质量控制精度与效率,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更坚实保障,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慧强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施工及质量控制分析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1,48(22):149-151.
[2] 吴昊翰 .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08):122-124.
[3] 刘 鑫 .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桥 梁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要 点 研 究 [J]. 四 川 水泥 ,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