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道路施工进度与成本协同控制研究

作者

廖前春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618300

引言

市政道路施工中,进度与成本是两大核心控制目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合理的进度安排能避免因工期延误导致的成本增加,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为进度推进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然而,实际工程中常存在重进度轻成本或重成本轻进度的现象,导致工程效益不佳,甚至引发质量与安全问题。

一、市政道路施工进度与成本协同控制的影响因素

1.1 内部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源于工程实施主体的管理与资源配置,对进度与成本协同控制起决定性作用。施工组织管理是核心,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进度与成本,方案过于保守会延长工期、增加闲置成本,方案冒进则可能因返工导致成本超支与进度延误。技术因素同样关键,施工技术落后会降低作业效率,延长工期并间接增加成本;技术创新应用不当,如盲目采用不成熟技术,可能因调试困难延误进度,反而推高成本。

1.2 外部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大多非施工方能够把控,但是对进度和成本综合控制却具有较强的制约性。政策因素和环境因素中的环保政策要求会促使施工方采购或租赁环保装备、工序等,造成相应费用增加及工期浪费。不可预测的自然环境因素会产生较多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会受恶劣气候等影响导致施工暂停或必须改变施工作业方式而引发工期和成本的增加。市场因素会因为涨价使成本增加,减少采购会带来工期延期,对于材料涨价情况严重,选用人工代替机器工作会加重人工费用等,市场因素主要为材料价格上涨。

1.3 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内因和外因不是孤立的,而是内因通过外因相互作用和叠加的,如当市场材料价格上涨,同时项目资源又不能提供时,采购成本上涨了;因为材料采购导致进度延误。当重要因子在一个状况下占据主导地位时,会对联动控制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当严格执行政策时,环保及审批等作为主要矛盾,必需要改变施工组织安排以适应政策法规时,成本要给合法性让步。

二、市政道路施工进度与成本协同控制方法体系

2.1 计划阶段的协同控制方法

前期工作计划是协同控制的前提,力求进度与成本源头结合。分解后的WBS 将工程分解为子项,并确定各子项工作的内容、负责部门及时间节点,同时将其成本预算进行分解,最终明确各子项的进度目标和成本限额。对成本预算与进度计划的匹配要求是不断调整的,依据施工工艺的时间参数计算各阶段的成本投入,如某阶段成本预算与进度不匹配则应优化其资源投入方法,如材料量大可采取批量购买以降低投入成本确保进度,可以改变工作流程将各作业的闲置时间减少等。

2.2 实施阶段的协同控制方法

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利用动态跟踪来进行进度与成本的双向同步。用挣值分析法比较已完工作的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与挣值,分析其进度偏差与成本偏差,当出现成本超支、进度落后的情况时,分析是低效还是浪费,进而采取措施调整资源投入力度。当出现偏差时应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机制,应建立日碰头会、周复盘会机制,实时反馈施工信息,进行计划与实际的对比,再将计划与实际的进度、成本偏差与进度、成本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于较小的偏差对工序适当微调资源配置力度,而对于较大的偏差对工序进行赶工,并采取相应的赶工方案,避免偏差不断积累。进度受制约时要根据时间节点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将之前进度偏差的工序资源抽调出来支援其他工序的进度任务,从而控制暂时性增加的成本费用。

2.3 收尾阶段的协同控制方法

要进行核算、评价,实现协同管理的闭环,最终进度与成本的核算是进行每项已完成工程量对比预算工程量、实际成本对比预算成本,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是计划存在问题还是执行存在问题,为下一步施工积累经验。协同控制结果评价,分别从进度和成本管控目标达成度、过程管控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工期和成本都在预计范围之内,则对计划做得好与完成得好的进行总结,进一步资源调配与工序搭接上的优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对资料的形成及归档、成果转移等进行记录,在最后,进行进度及成本的相关资料,对进度报告和成本凭证进行记录、收集,以便工程结算、审计等相关工作,最后由单位组成方召开会议,作为对类似施工的协同管理提供指导范本。

三、市政道路施工进度与成本协同控制的优化策略

3.1 管理机制优化

机制是协同管控制度支撑,应建立责任明确的协同责任体系,由项目经理统一负责全局协同管控,施工队长负责分项工序进度和成本,采购员负责材料成本和进场及时性,由上而下人人有责,层层把关。协调机制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协同管控平台,随时上报施工日志、材料成本等信息,让协同的每个单位能及时交流分享信息,避免因不明确导致的工期延误和成本超支。建立奖惩机制,进度成本协同管控作为考核指标纳入考核项目组和个人绩效考核中,对于施工任务完成较好的团队,在保证工作进度的前提条件下,奖励其压缩成本的额度,对于未按时完成工作导致成本超支的团队应剖析其根源,并追究其责任,充分发挥考核机制正激励、负约束作用。

3.2 技术应用优化

科技进步有助于提升协同控制的精确度与效能,基于 BIM 的三维模型模拟施工的整个过程,将事先发现工序之间的冲突和资源浪费点,优化进度和成本;利用模型实现施工过程可视化交底,减少施工误解的返工,间接降低成本与工期损失。管理平台集成进度管理、成本核算、资源调度等功能,可以对施工进度偏差和工程成本出现异常时,自动生成分析报表,支持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决策与把控,不发生人工统计滞后性行为。借助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可实时获得现场监测数据,例如借助无人机巡检获取施工进度图像资料,安装的传感器对材料库存量和设备的运转状态信息进行监测,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到管理平台终端,便于实现对于施工现场的进度和成本异常的预警。技术的应用要基于工程实施,不要一味追求前沿高端科技应用,首选方便使用、性价比高的,适合施工班组的一线人员熟练使用。

3.3 风险防控优化

防控风险应该贯穿于协同控制的每一阶段,风险辨识应将可能对工期和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列出,例如物价上涨、大雨天气等,辨识各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导致结果的影响范围,分等级。对风险采用的应对策略要有针对性,对于像劳动力不足等概率大的风险,与劳务单位签订预留劳动力合同;对于影响程度高的政策调整风险,由专人监控政策动态,及时调整进度安排。风险预警的风险指标设置达到一个警示值,例如成本增加达 10% 或者进度延误达5 天时预警,当风险预警发生后由应急小组分析风险发生的理由,调换材料、改变工序等措施降低风险影响。风险管理需要强化合同意识,与供应商、分包商的合约中明确进度和成本的违约损失赔偿,将风险转移。

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进度与成本的协同控制是系统性工程,需正视内外部因素的复杂影响,通过科学的方法体系实现各阶段的动态平衡。内部因素的优化依赖管理水平与资源配置能力,外部因素的应对需增强风险预判与适应能力,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要求管理者具备全局思维,避免单一因素优化导致的整体失衡。

参考文献

[1] 郭杰 , 郭琦 .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J]. 大众标准化 ,2022,(08):57-59.

[2] 张虎东 , 李奕辰 .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2,(0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