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建项目土建工程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对策

作者

马向荣

宁夏恒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引言

房建工程作为城市化建设的核心载体,其质量直接关乎公共安全与民生福祉。据统计,我国既有建筑中约 32% 存在不同程度的工程质量缺陷,其中土建施工阶段问题占比达 65% 。新型砌体开裂、混凝土结构板梁裂缝、卫生间渗漏等通病,不仅缩短建筑物使用年限,更可能引发结构安全隐患。随着建筑工业化 4.0 推进,智能建造机器人、3D 打印混凝土等新技术应用,为质量通病防治提供了新路径。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典型质量通病,提出针对性防治策略,为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二、土建工程质量通病分类与成因

(一)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1. 轴线位移与标高偏差

典型表现为混凝土浇筑后柱、墙实际位置偏离设计轴线,层间标高误差超限。某高层住宅项目因模板根部限位措施缺失,导致首层剪力墙轴线偏差达15mm ,后续通过植筋加固修正。成因包括:模板拼装组合件未对位、轴线测放误差累积、支撑体系刚度不足。

2. 模板变形与接缝漏浆

木模板周转次数过多(超过 8 次)易导致翘曲,铝合金模板斜撑间距过大( >1600mm )引发架体失稳。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因模板接缝未贴胶带,导致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面积占比达 8% 。

(二)钢筋工程质量通病

1. 连接接头缺陷

电渣压力焊未顺肋焊接、直螺纹连接外露丝扣超标( >1P )等问题突出。某地铁车站项目检测发现, 23% 的直螺纹接头存在有效旋合长度不足,通过加强技术交底与现场实测实量得以整改。

2. 保护层失控与钢筋移位

梁底垫块数量不足、混凝土浇筑振捣过度导致钢筋位移。某医院项目因板底钢筋未设置马凳筋,造成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超限( 0.3mm ),需采用碳纤维布加固修复。

(三)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1. 结构裂缝与表面缺陷

塑性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占比达 45% 。某住宅楼项目因顶板混凝土未及时覆盖薄膜,导致日晒后出现 0.2mm 宽裂缝,通过环氧树脂注浆处理。

2. 施工缝处理不当

施工缝留置不顺直、杂物未清理导致接茬不密实。某厂房项目因施工缝未凿毛处理,二次浇筑后界面强度降低 30% ,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后重新浇筑。

(四)成因分析

1. 设计缺陷:未根据实际地质条件设计基础形式,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节点构造不合理,引发局部应力集中。

2. 施工工艺偏差:混凝土振捣时间不足、钢筋绑扎间距超标等操作失误。

3. 材料质量不达标:水泥强度不足、砂石含泥量超标影响混凝土性能。

4. 管理缺失:质量验收流于形式、技术交底不到位导致问题累积。

三、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体系

(一)模板工程标准化施工

1. 支撑体系优化

采用盘扣式脚手架,立杆间距 ⩽900mm ,水平杆步距 ⩽1500mm 。某超高层项目通过BIM 建模验证,支架变形量控制在 3mm 以内。

2. 接缝处理工艺

木模板拼缝采用双面胶带 + 玻璃胶嵌缝,铝合金模板采用专用堵头。实测显示,接缝处漏浆量减少 72% ,混凝土表面光洁度提升。

(二)钢筋工程全过程管控

1. 连接质量控制

直螺纹连接实施“三检制”:操作人员自检、班组长互检、质检员专检。某桥梁项目通过力矩扳手抽检,接头合格率从 82% 提升至 98% 。

2. 保护层精准控制

采用高强塑料垫块,间距 ⩽800mm 。某综合管廊项目应用 BIM 技术模拟钢筋空间位置,保护层厚度偏差控制在 ±3mm 以内。

(三)混凝土工程精细化作业

1. 配合比优化

掺入聚丙烯纤维( 0.9kg/m3 )与粉煤灰(Ⅱ级,替代率 15% ),有效减少塑性裂缝。某学校项目实测显示,28d 裂缝宽度降低 0.1mm

2. 养护制度升级

顶板混凝土采用“覆盖 + 喷淋”复合养护,养护时间延长至 14d 。某写字楼项目通过回弹法检测,强度标准差从 4.5MPa 降至 2.8MPa

四、质量通病管理对策

(一)动态监测机制

1. 沉降观测

建立“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三级监测网络。某医院项目每层观测2 次,累计沉降量控制在 10mm 以内,预警系统响应时间 ⩽2h

2. 实测实量

应用智能测量设备,实现混凝土强度、钢筋间距等参数实时上传。某住宅项目通过数据平台分析,及时调整3 处模板加固方案。

(二)过程验收制度

1. 隐蔽工程验收

执行“五方验收”制度:建设、施工、监理、设计、质监站联合检查。某地铁项目因钢筋隐蔽验收不合格,返工处理费用达23 万元。

2. 分部分项验收

模板工程验收重点检查支撑体系稳定性,混凝土工程验收增加回弹 - 取芯复合检测。某商业项目通过严格验收,质量缺陷率从 12% 降至 3% 。

(三)人员能力建设

1. 技能培训体系

开展“理论 + 实操”双轨制培训,模板工、钢筋工持证上岗率达 100% 。某央企项目通过VR 模拟施工,操作规范率提升 40% 。

2. 质量责任追溯

建立“一人一码”质量档案,扫描二维码可追溯施工时间、操作人员、验收记录。某保障房项目应用后,质量投诉量下降 65% 。

五、工程实例验证

(一)某超高层项目应用效果

该项目采用“技术 + 管理”双控模式:模板工程应用 BIM 排板技术,减少材料浪费 18% ;钢筋工程实施直螺纹连接智能监控,接头合格率达 99.2% ;混凝土工程采用温度- 应变双控养护,裂缝发生率降低至 1.2% 。项目获“鲁班奖”,质量成本占比从 3.5% 降至 1.8% 。

(二)某装配式住宅项目创新实践

该项目构建“PC 构件质量追溯系统”,通过 RFID 芯片记录生产、运输、安装全过程数据。实测显示,构件垂直度偏差控制在 2mm 以内,套筒连接合格率 100% ,较传统施工效率提升 35% 。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 土建工程质量通病具有系统性、关联性特征,需从材料、工艺、管理三维度综合治理。

2. 标准化施工、动态监测、过程验收等技术管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质量缺陷发生率。

3. 信息化手段(BIM、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是提升质量管理效能的关键路径。

(二)未来展望

随着建筑工业化 4.0 发展,智能建造机器人、3D 打印混凝土等新技术将推动质量管理变革。建议进一步研究:

1. 基于数字孪生的质量预测模型;

2. 人工智能在质量缺陷自动识别中的应用

3. 绿色建材对质量通病的抑制机理。

智能建造技术的深度渗透,正推动质量管理从“被动修复”向“主动预防”、从“单点控制”向“系统优化”的范式转变。未来,随着 AI 大模型、量子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建筑质量管理将迈向更高效、更精准、更可持续的智能化新阶段,为全球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成李鹏 . 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14):103-105.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514034.

[2] 代春宇 . 住宅建筑工程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J]. 城市 建 设 理 论 研 究 ( 电 子 版 ),2024,(30):127-129.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430043.

[4] 陈梓阳 . 作业成本法在 F 房建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D]. 华中科技大学 ,2021.DOI:10.27157/d.cnki.ghzku.2021.006860.

[5] 王普 . 土建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分析 [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23):73.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