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自贸试验区背景下新疆企业俄语人才新需求探析

作者

贾小伟 孙劭珩 武文秀 郑心滢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自 2013 年“一带 路” 倡议提出 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 年 进入新阶段。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带来 要求。截止2024 年5 月,已有 60 。2024 年 1—5 月,新疆自贸 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同促进经济繁荣。据官方数据 55% 验区成为当之无愧的“增长极” 同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背景下,市场也对俄语人才提出了 更多更好的要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俄语作为中亚地区的主要通用语言,在区域经贸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单一的语言人才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外语 +”复合型人才更受就业市场的青睐。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新疆自贸区内不同类型企业对俄语人才的实际需求,旨在解决以下问题:

. 自贸区建设对俄语人才需求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2. 当前俄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哪些差距?

3. 如何构建更符合自贸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成果将为高校优化俄语专 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帮助俄语专业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同时为社会方面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参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五家新疆自贸区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内容经录音转录后,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归类,提炼核心研究发现。访谈内容涵盖企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现状、现有人才策略以及自贸区建成后对俄语人才需求的变化等方面。为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访谈对象包括企业高管、人力资源负责人及在职俄语人才。

2.1.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的五家企业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2.2 数据收集与分析

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式,每家企业访谈时长约 60-90 分钟。访谈内容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是企业当前俄语人才的使用情况;二是企业对俄语人才的能力要求;三是自贸区建设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影响,以及企业现有人才培养策略。

所有访谈均进行录音并整理成文字稿,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和归类,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研究发现与分析

3.1 俄语人才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

3.1.2 外贸业务全流程操作

中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访谈显示,俄语人才需要参与外贸业务的全流程操作。从前期客户开发、询价报价,到合同谈判、订单跟进,再到后期的物流协调、售后服务,都需要俄语人才全程参与。特别是在处理报关单据、运输单据等专业性文件时,要求俄语人才不仅具备语言能力,还要熟悉国际贸易实务和相关法律法规。

3.1.2. 项目管理与协调

新疆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的案例表明,在海外工程项目中,俄语人才承担着更为复杂的工作职责。除了常规的翻译工作外,还需要参与项目谈判、合同管理、现场协调等工作。一位受访的项目经理提到:“我们的俄语翻译不仅要懂语言,还要了解工程术语,甚至要协助处理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事宜。”

3.1.3. 跨文化沟通与市场营销

北方箭达贸易有限公司的实践显示,俄语人才在市场营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产品宣传材料的翻译制作,到市场调研信息的收集分析,再到客户关系的维护拓展,都需要俄语人才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市场营销知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旗下的西餐厅运营也需要俄语人才参与菜单翻译、客户服务等工作。

3.2 企业对于俄语人才的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要求

3.2.1. 核心专业能力

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所有受访企业都强调俄语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体要求包括:专业八级的俄语水平、熟练的商务俄语应用能力、相关行业的专业术语掌握以及优秀的双语互译能力。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国际部代表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技术文档翻译要求翻译人员不仅语言过关,还要懂机械原理,否则很容易出现专业术语翻译错误。”

3.2.2 综合能力要求

除语言基础外,各企业代表表示了对俄语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强调责任心、执行力、团队协作等软技能。同时,对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徐工国际事业部谢经理提到应届生入职时会有相应的培养政策,需要有一定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才能将自己的专业和工作相结合。还有持续关注当地政策。新疆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徐总监提到要确保公司的商业活动符合当地政策法律,以及根据政策调整相应调整营销策略,重新定位市场等。最后,企业代表还提到了俄语人才应熟悉与了解当地文化和传统习俗,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3 企业现有人才策略

通过面对面访谈和线上通话的方式了解到,新疆各企业主要采用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和内部推荐等招聘方式。

新疆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中泰进出口等企业将校招作为人才储备核心渠道,占比达 65%- 80% 。受访企业高管普遍认为:“应届生思维可塑性强,更易融入企业文化,通过系统培养可成为业务骨干。”工程机械类企业通过社招引进具备 " 俄语 + 行业经验 " 的复合型人才,如徐工集团 2023 年社招比例提升至 40%,重点吸纳有中亚项目经验的技术翻译人才。外贸企业推行 " 伯乐奖 " 制度,员工推荐俄语人才入职满 1 年可获得 3000-5000 元奖励,2023 年通过此渠道录用人数同比增长 27% 。

自 2023 年 11 月新疆自贸区建成以来, 各企业对俄语人 需求较以往发生了变化。新变化具体体现在:1、人才需求量增加。中泰进出口公司张经 市场的可能性,而开拓新市场需要更多人力资源,对人才的需求也会相 要求提高。北方箭达贸易有限公司表示尽管自贸区的建成带来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如果要开拓新的市场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要在人力成本上提高效率,引进人才会更加严格。3. 更加青睐“外语 +”复合型人才。不同企业的主营业务不同,需要对俄语人才进行培养,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具体需求,而出于降本增效的需求,如果人才本身掌握着除了俄语之外的知识,培养人才环节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因此“外语+”复合型人才更具有竞争力。

4、对策与建议

新疆地区多所高校开设有俄语专业,为应对国家与地方对俄语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笔者结合企业访谈内容,从构建课程体系、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和建立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4.1 高校层面

高校俄语专业应当突破传统的单一语言培养模式,建立“语言基础 + 专业技能 + 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语言教学领域,高校应将俄语听说读写译核心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通过小班化教学、情景模拟训练、跨文化交际案例研讨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同时,着眼于市场细分需求,增设商务俄语、科技俄语等专业方向课程。为打造复合型语言人才,高校应充分发挥语言学科的辐射效应,积极开设中亚国家语言选修课(哈萨克斯坦语、乌兹别克斯坦语)选修课来吸引不同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为学生建立更广阔的平台,努力培养复合型语言人才。据了解,近两年来,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已先后开设了“俄语 + 中亚小语种”专业。新疆大学自2025 年3 月试行专业以来,已成功吸引了近50 名师生的关注,教学效果显著。

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校需精准把握市场动态,针对不同行业需求细化专业方向,深化 “外语 +′′ 建设,持续优化课程体系。除传统的经贸方向俄语课程外,应大力拓展 “外语 + 课程边界,增设多元化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如俄语+ 工程;俄语+AI 等),鼓励学生选修相关课程,探索特色培养方向等,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建议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外贸全流程操作,开发案例教学资源库,收集真实商务案例,邀请成功企业家担任行业导师,为学生提职业技能、职业规划等信息资源。除此以外,各高校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将办公软件应用、公文写作等纳入必修课程。

在就业指导方面,高校应构建覆盖大学四年的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从入学之初便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与职业方向;通过科学的职业测评工具,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定期组织企业参观、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一线,直观感受职场氛围,明确岗位需求。同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就业指导,针对学生的求职意向,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技巧培训、职场礼仪指导等服务。

此外,高校要充分挖掘优秀校友资源,建立完善的校友导师库。邀请校友担任学生职业发展导师,通过组织校友职场经验分享会、校友企业实习推荐、定向培养合作等方式,搭建在校生与校友企业的沟通桥梁。

4.2 学生个人层面

第一,建议学生积极塑造 “一专多能” 的复合型素质,持续提升专业硬实力,应将考取高含金量的专业等级证书作为阶段性目标,以此驱动自身能力提升,如:CET 英语六级证书、全国俄语专业四、八级证书、全国翻译资格证书等。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锻炼自己的阅读文献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辅修“外语+”课程,拓展就业广度。

第二,注重分阶段积累实践经验。本科 1-2 年级时应多参加语言类志愿服务(如展会翻译),参与俄罗斯文化节等校园活动,开始学习办公软件操作。进入本科 3 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应把握假期机会申请企业短期实习,参与创新项目,尝试跨境电商创业实践,本科 4 年级时完成毕业实习,参与真实外贸业务流程并做出工作总结报告。

第三,锻炼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协调团队分工,锻炼沟通表达 项目 ,面对复杂的商业情境与问题,需独立思考、提出解 办公软件及项目管理工具,提升职场适应力,全面提升自 社会主义接班人,学生更应注重责任意识与执行能力的 ,确保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实时关注行业动态, 化新闻等方式,增强商业敏感度,为职业规划提供 守守时、诚信原则,强化保密意识,保护商业机密与客户隐私 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5、结论与展望

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 未来五年至十年,随着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以及中亚五国围绕语言战略布局进行 前所未有的变化趋势。新疆自贸区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 济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催生对既精通俄语又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数字技术 的复合 人 同时,中亚国家为强化本土文化认同、提升国际交流效能,在语言使用规范、外语教育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也将进一步重塑俄语人才市场的需求格局。

面对这一动态化的人才需求环境,国内高校应构建动态化的人才培养响应机制。一方面,建立由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组成的人才需求调研小组,通过定期走访新疆自贸区企业、参加中亚经贸论坛等方式,实时追踪市场需求变化,据此对俄语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迭代升级,增设跨境电商实务、国际商事仲裁等交叉学科课程。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入驻自贸区的央企、跨国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国际商务场景中锤炼语言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 达潭枫 . 以制度型开放创新为核心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中国 ( 新疆 ) 自贸试验区建设 [J] 新疆社会科学 .2024(01) ;

[2] 顾俊玲 ; 包天乙 .“新文科”背景下俄语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构想 [J] 黑龙江教育 (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3(08) ;

[3] 李月婷; 邓羽佳. 新疆企业外贸高质量发展困境研究[J] 北方经贸.2023(03) ;

[4] 刘玉霞 ; 王丛民 ; 孟令霞 . 适应我国边境对俄企业人才需求调整俄语经贸人才培养模式 [J] 产业创新研究 .2019(03) ;

[5] 马琳琳.“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一体化商务俄语专业研究[J] 中关村.2022(08) ;

[6] 乔宏兴等,“浙江企业俄语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2);

[7] 曲广泳; 王焕玲.“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 对外经贸.2021(05) ;

[8] 申霄 . 丝路核心区外语多语种语言服务及策略研究[J] 外语研究.2023,40(04) ;

[9] 袭静 “一带一路战略下沈阳市俄语人才需求与保障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6(08);

[10] 薛才玲; 牛义然; 艾力乃再尔·艾尼瓦尔; 钟新.“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边境口岸发展研究 [J] 青海民族研究 .2021,3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