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九年一贯制初中英语情境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祁洪财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海子沟乡中心学校 811607
1 引言:文化自觉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困境
1.1 现实矛盾
文化输入失衡:现行教材西方文化占比 81.3% (人教版 Go For It 教材文本分析)
学生认知断层:某校调查显示仅 12% 学生能用英语介绍端午节习俗
教学法局限:语法翻译法导致文化符号标签化
1.2 理论突破点
情境认知理论(Lave & Wenger,1):知识在文化实践中建构文化图式理论(Kramsch,3):双文化符号系统互激活新课标要求:文化意识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2022)核心实践框架:CULTURE 教学模式
graph LR
A[ 文化载体选择] B[ 情境任务设计]
B C[ 语言能力建构]
C D[ 双文化对比反思]
D E[ 创新表达输出]
文化素材转化原则

2. 五大情境创设策略 . 历史场景复现(如:丝绸之路商队贸易谈判角色扮演). 非遗项目体验(剪纸指令英语工作坊/ 茶艺流程解说)
3. 节庆文化直播(中秋双语家庭vlog 拍摄与海外校际分享)
4. 典籍现代转化(《山海经》神兽IP 设计海外众筹方案)
5. 城市文化漫步(用英语导览本地文庙建筑文化符号)
3 典型课例:8 年级“节气智慧”单元
3.1 四阶教学循环
文化感知 $$ 语言聚焦 $$ 情境应用 $$ 反思创造
teaching_cycle:stage Σ=Σ VR 体验清明上河图气候场景 输入24 节气农谚stage2 Σ=Σ 分析农谚语言结构(e.g. “Rain in spring, treasure as oil”)stage σ)=σ 设计校园节气花园英文指示牌stage4 σ=σ 创作英文版《班级节气养生指南》return 文化理解 $$ 语言内化 $$ 真实应用 $$ 创新迁移
3.2 跨文化对比深度支架对比维度:
时间观(循环VS 线性)自然观(天人合一VS 人定胜天)饮食观(阴阳调和VS 营养量化)
学生产出案例:
“While Western medicine says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our TCM teaches ‘Eat radish in winter and ginger in summer’ both value prevention but through different philosophies.”
4 实证成效与反思
4.1 两维度成效验证

4.2 亟待解决问题
文化深度与语言简易度的矛盾(如:阴阳概念转译)
农村学校非遗资源获取不均衡
教师跨文化素养培训机制缺失
结论
本研究证明:以中华文化为内容载体、以真实情境为实践场域、以比较反思为认知工具的英语教学模式,不仅能显著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心(cultural confidence)与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更实现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
建议后续开发“分级文化语料库”,建立传统文化教学资源认证标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M]. Multilingual Matters,7.
[3] 程晓堂 .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内涵与培养途径 [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21(8):1.
[4] Kramsch, C.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3.
[5] 顾小清. 技术增强的情境学习环境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2019(1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