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路径
万芬芳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小学841000
引言
探究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
1 探究性学习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1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情况下 , 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比较被动和机械 , 无法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而在探究性学习的状态下 , 教师能够积极转变自身角色 , 针对教学设计做出优化 , 通过多元方式组织教学。同时 ,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 设计与学生认知相适应的教学活动 ,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 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与研究中 , 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2 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 ,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 可以使学生比较主动地表达个人观点 , 并且勇于质疑和创新 ,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探究能力。同时 , 教师能够为学生讲授更多问题解决方法 , 其中包括归纳推理、观察等 , 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 并且使学生探究能力获得较大程度提升。
1.3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与让学生进行机械式记忆相比 , 前者获得的教学效果更为明显。这既能够使学生实现做中学,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 也能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同时,其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学习方法, 树立良好学习习惯。
1.4 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 教师主要是通过讲授方式传授知识 , 无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对学生素质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 , 将知识和实践灵活结合 , 强化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 提升小学整体教学质量。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路径
2.1 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将数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如购物、烹饪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市场调查”活动,让学生计算不同商品的单价和总价。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引入项目式学习与实际应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设置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如“设计一个小型社区花园”,学生需要计算所需材料和预算,促进知识的应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让他们在完成项目后体验到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2.2 设计合作型数学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设计合作型的数学任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而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合作型数学任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同时,这些任务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课中,教师可设计一项合作型数学任务,在确定讨论主题之后,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进行合作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问题:小明家有一个圆形的餐桌,他想在餐桌中央放一个圆形碟子,碟子的直径恰好等于餐桌的半径。请问,这个碟子最多可以装多少食物?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理解问题的含义。在讨论的过程中要确定问题的关键点:计算出圆形餐桌和圆形碟子的面积比。然后,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工计算圆形餐桌和圆形碟子的面积。为了计算面积,学生需要知道圆的半径。由于题目中给出的是直径,学生需要先将直径转换成半径(即直径的一半)。在计算出面积之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比较彼此的结果,讨论并确定圆形餐桌和圆形碟子的面积比。最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和解释小组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巡视,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进行清晰地表述。在所有小组都完成展示之后,教师进行总结。首先,肯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表现,然后对各组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和纠错。最后,教师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任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要设计一个新的数学游戏,你会如何使用几何图形和空间位置的概念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这样的问题不仅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还能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创意进行深入思考。这种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设计相关实验,如“用不同形状的容器装水,比较它们的容量”,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容器的容量变化及其与形状的关系。经历这样的探讨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体积和容量等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
结语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明显的优势与价值。它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探究能力,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合作型数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实践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桂桃 . 浅议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数理天地 ( 小学版 ),2023(9):68-70.
[2] 徐庆蓉 . 借助探究性学习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23):42-44.
[3] 路承勇 .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4(30):94-95.
[4] 张双喜 .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1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