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国防教育主题创作教学研究
马利娜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七小学 053100
一、引言
国防教育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关键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提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国家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传统国防教育多以理论讲解、故事宣讲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抽象,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国防教育主题美术创作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部分小学已尝试开展国防教育主题美术教学,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充分发挥美术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
首先,教学目标失衡,重 “技能传授” 轻 “素养培养”。许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绘画技巧的训练上,如 “如何画国旗”“如何画军人”,却忽视了对学生国防认知、爱国情感的引导,导致学生作品 “形似神不似”,难以体现国防教育的内涵。
其次,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时代性与趣味性。现有教学内容多集中在 “国旗、国歌、国徽”“革命先烈事迹” 等传统主题,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点脱节。同时,教学内容缺乏对新时代国防建设成果的展现,如 “航空航天事业”“国防科技发展” 等,难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国防意识。
最后,教学方法固化,限制学生创意实践。多数教师采用 “示范— 模仿” 的教学模式,先讲解国防知识,再示范绘画步骤,最后让学生模仿创作。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导致学生作品千篇一律,无法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对国防教育的独特理解。
三、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国防教育主题创作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美术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本文提出以下教学策略,旨在实现国防教育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立足 “图像识读”,丰富国防认知
“图像识读” 是美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识别、理解图像的内涵与意义。在国防教育主题创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丰富的图像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对国防知识的直观认知。
一方面,教师可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国防图像资源,如革命历史图片(“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时代国防建设图片(“歼 - 20 战斗机”“辽宁舰”“航天员出舱”)、国防教育宣传海报等,引导学生观察图像中的元素(色彩、构图、人物动作),分析图像所传递的国防精神(如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例如,在欣赏 “航天员出舱” 图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航天服的色彩(白色象征纯洁与科技)、航天员的动作(坚定、自信),让学生理解 “航天事业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与民族自信”。
另一方面,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 “国防图像搜集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国防图像,并在课堂上分享图像背后的故事。这一过程既能丰富学生的国防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为后续的主题创作奠定基础。
(二)依托 “美术表现”,表达国防情感
“美术表现” 是美术核心素养的核心,要求学生运用美术语言(线条、色彩、造型)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在国防教育主题创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国防认知,选择合适的美术形式(绘画、手工、综合材料创作等),表达对国防教育的理解与情感。
在绘画创作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突破传统 “写实” 的限制,采用 “夸张、象征” 等手法进行创作。例如,在 “我爱我的祖国” 主题创作中,学生可将国旗与长城、天安门等元素结合,用鲜艳的红色、黄色表现爱国情感;在 “国防科技” 主题创作中,学生可发挥想象,设计 “未来国防武器”,用蓝色、银色等色彩体现科技感。
在手工创作方面,教师可利用身边的材料(纸箱、塑料瓶、彩纸等),引导学生制作国防主题手工作品。例如,用纸箱制作 “坦克”“战斗机”,用彩纸折叠 “和平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国防武器的造型特点,同时体会 “维护和平需要强大国防” 的道理。
(三)借助 “审美判断”,深化国防理解
“审美判断” 要求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进行判断与评价。在国防教育主题创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作品欣赏与评价,引导学生深化对国防教育的理解。
首先,教师可引入优秀的国防主题美术作品,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体现民族精神)、王式廓的《血衣》(反映革命历史)、当代国防宣传海报等,引导学生从 “审美” 与 “内涵” 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例如,在欣赏《愚公移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宏大、大气)、色彩(厚重、深沉),体会作品所传递的 “坚持不懈、团结奋斗”的精神,进而理解 “国防建设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其次,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 “国防主题作品互评活动”,让学生从 “主题表达、美术语言运用、创意性” 三个方面评价同学的作品。例如,“这幅作品用红色的国旗和绿色的军人形象,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题;如果能在背景中加入一些国防科技元素,会让作品更丰富”。通过互评,学生既能提升审美判断能力,又能加深对国防教育主题的理解。
(四)鼓励 “创意实践”,激发国防想象
“创意实践” 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在国防教育主题创作教学中,教师应打破 “示范 — 模仿” 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创作。
例如,在 “未来国防” 主题创作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讨论 “未来的国防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国防武器有哪些功能?”,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用绘画、手工或数字美术(如电脑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有的学生可能会设计 “能净化空气的战斗机”,有的学生可能会创作 “能与外星人沟通的国防卫星”,这些充满创意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反映了他们对 “和平、科技、强大” 国防的向往。
此外,教师还可组织跨学科的国防主题创意活动,如结合语文课程的 “国防故事写作”,让学生先编写国防故事,再将故事内容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结合科学课程的 “国防科技知识”,让学生用美术作品展示国防科技的原理。通过跨学科创意实践,学生既能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又能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运用。
四、结语
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国防教育主题创作教学,是将 “美育”与 “国防教育” 有机融合的创新尝试。通过 “图像识读” 丰富国防认知、“美术表现” 表达国防情感、“审美判断” 深化国防理解、“创意实践”激发国防想象、“文化理解” 厚植国防情怀,既能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又能实现国防教育的育人目标。未来,还需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创新,让美术教学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防意识的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冬梅 .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国防教育体系的构建 ." { 现代教育 } 1(2018):3.
[2] 姜安. " 与时俱进创建国防教育德育管理新模式." { 读与写:上旬 } 7(2021):1.
[3] 陈丽娟 . " 小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方法研究 ." { 中学生作文指导 } 000.041(2019):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