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春之旅 以自然为课堂的立德树人实践探索
葛世美
镇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丁卯中心幼儿园
摘要:本文围绕“寻春之旅”主题活动,阐述如何深度融合学科育人与大思政教育理念,通过资源整合、多元活动设计及家园协作,在幼儿探索自然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质量学前教育提供范例与思路。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前教育;主题活动;学科育人;家园共育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学前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规范办学与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学前教育需突破传统,将德育融入幼儿生活学习。“寻春之旅”主题活动以幼儿对季节变化感知为切入点,整合多方资源,探索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立德树人实践路径,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经验。
二、主题活动背景与资源整合
(一)教育政策与理论支撑
依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中班幼儿发展目标要求,结合杜威“做中学”、陈鹤琴“活教育”理念,以“发现、体验、欣赏、表现春天”为主线,将立德树人融入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探究,培养幼儿责任感与团队协作精神,落实“五育并举”方针。
(二)多维度资源梳理与审议
1.园内资源挖掘:园内的花草、种植区与班级的自然角是幼儿观察生命成长的“活课堂”。春季引导幼儿记录植物生长周期、观察动物习性变化,如观察蜗牛培养幼儿爱护生命意识。
2.家长资源协同:家长分享童年经历、组织家庭踏青、参与材料收集等。推荐绘本传递热爱自然等价值观,提议艺术摄影活动提升幼儿审美。
3.周边资源联动:公园、社区花园为幼儿亲近自然提供空间。春游活动培养幼儿社会公德,如在茅山忘忧谷幼儿主动保护环境。
4.多方审议保障:教师依据《指南》规划活动,幼儿明确兴趣方向,家长提出建议,形成“教师主导、幼儿主体、家长协同”审议机制,确保活动科学规范。
三、主题目标:学科育人与德育的深度融合
(一)社会领域:通过集体活动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如分组喂养兔子提升问题解决与团队责任能力,分享交流培养尊重包容品质。
(二)语言领域:结合春天现象引导幼儿积累词汇,欣赏文学作品模仿句式表达对春天喜爱,增强语言表达艺术性与感染力。
(三)艺术领域: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表现春天,在创作中感受、表现、创造美,如制作干花作品、创编舞蹈诠释对春天理解。
(四)科学领域: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引导幼儿用科学方法探究,如“植物与阳光”实验培养实证意识,观察杨、柳絮激发对生命科学兴趣。
(五)健康领域:户外活动增强幼儿体质,活动前强调安全事项培养自我保护意识与规则素养。
四、主题活动实施:多元任务线推进立德树人
(一)任务线一:传统文化与自然探索结合,感受、发现春天的变化。
1.春分立蛋:春分日开展立蛋活动,教师讲解节气知识,幼儿体验科学与文化交融,增强文化认同感。
2.园里寻春:幼儿手持调查表观察记录春天特征,教师引导关注细节,培养观察与思考能力,交流分享学会尊重。
3.家园互动:家长带幼儿周末踏青拍照记录发现,周一返园分享,教师延伸教学活动,衔接家庭与幼儿园教育。
(二)任务线二:生命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参与、体验春天的快乐,
1.植物种植:幼儿自主种植记录生长日记,教师引导思考植物养护,培养劳动与责任意识。
2.动物观察:从照顾蜗牛到喂养兔子,幼儿观察记录动物行为,调整喂养方案,提升探究与合作能力。
3.春游实践:春游前幼儿自主规划,活动中分组完成任务记录发现,返程后分享感受,培养多种能力。
(三)任务线三:艺术创作与审美提升,欣赏、表现春天的美好。
1.花朵探索:幼儿开展花朵调查,尝试多种工艺留住春天花朵,通过创作表达喜爱,提升审美与创造力。
2.区域活动:生活区、阅读区、科学区、建构区开展不同关于春天的活动,以幼儿感兴趣的为主导。
3.文化体验:开展“品花茶、话春天”活动,讲解花茶文化,讨论飞絮(杨、柳絮)渗透环保教育,拓展幼儿认知。
五、活动成效:幼儿、家长与教师的协同成长
(一)幼儿发展
1.认知与科学:认识多种动植物,掌握科学知识,学会探究方法。
2.社会与情感: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分享,情感体验丰富。
3.艺术与创造力:手工、绘画等活动展现创意与审美。
4.健康与安全: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二)家长成长
1.亲子陪伴:提升陪伴质量,互动更具教育趣味。
2.教育理念:认识家园协同重要性,主动参与教育决策。
(三)教师发展
1.课程设计:积累整合资源与设计活动经验,把握幼儿需求。
2.引导策略:提升观察、回应与引导能力,形成“以幼儿为中心”模式。
3.家园沟通:优化沟通策略,建立良好家园关系。
六、反思与展望
(一)活动经验总结
1.资源整合:挖掘各方资源形成合力。
2.幼儿主体:尊重兴趣以问题导向激发自主探究。
3.学科融合:融入多元教育目标实现立德树人。
4.家园共育:构建协同机制提升教育成效。
(二)改进方向与未来规划
1.深化思政:挖掘更多德育元素设计活动。
2.加强评价:建立多维度评价机制提升科学性与实效性。
3.推广经验:通过交流分享辐射引领,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
“寻春之旅”主题活动以自然为课堂,以幼儿为主体,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科育人全过程,是学前教育领域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规范办学、资源整合与创新实践,不仅促进了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艺术等多维度的全面发展,更推动了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实现了幼儿、家长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幼儿在探索春天的过程中,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在自然与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他们通过观察、实践、创作,认识了丰富的自然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提升了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在集体活动与家园互动中,学会了合作、分享与责任担当,建立起对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这些成长与收获,不仅是对幼儿当下发展的积极促进,更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家长而言,主题活动搭建了家园共育的桥梁。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进一步理解了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了教育观念,学会以更专业的视角陪伴幼儿成长,亲子关系也在共同探索与实践中得到深化。同时,家长与幼儿园的紧密合作,形成了教育合力,让幼儿在家庭与园所的双重支持下获得更优质的教育体验。
教师在活动实践中同样实现了专业能力的跨越。从活动设计、资源整合到活动实施与引导,每一个环节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反思与创新。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以及与家长的沟通,教师更加精准地把握了幼儿的发展需求,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逐步构建起“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为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主题活动的成功开展,充分证明了以自然为载体、以主题活动为依托的立德树人路径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未来,我将继续以“五育并举”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挖掘自然与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探索更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立德树人实践路径。让立德树人的种子在每一位幼儿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