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期班级管理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探究

作者

孙燕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学(山东 滨州) 251700

在新时代的浪潮下,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品德培养显得尤为关键。新时代不仅要求初中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强化落实 “五育并举” 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其核心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其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班级管理制度,构建科学严谨的班级管理体系

班级制度需充分融入道德理念,班主任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深入理解制度背后的道德内涵,增强对制度的认同感与遵守自觉性。以班级考勤制度制定为例,可先组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 “迟到对个人学习与班级秩序的影响”:通过分享贴近生活的案例 —— 如运动员因迟到错过重要比赛、班级会议因人员未按时到场延误进度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守时的重要性;再组织学生共同制定考勤规则,明确迟到处理方式 —— 如迟到一次需在班级内进行自我反思、迟到三次以上需为班级完成一项公益任务,如整理图书角、打扫教室卫生等,让学生在参与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主动树立守时意识与责任意识。同时,制度内容需明确具体道德要求,如设立 “诚信考场制度”:考试前组织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在考场内张贴 “诚信应考,杜绝作弊” 等标语,营造诚信考试氛围;对遵守规则的学生,及时给予表彰 —— 如在班级荣誉墙展示照片、学期末评选 “诚信之星”;对违反规则的学生,除批评教育外,需采取针对性纠正措施 —— 如撰写反思报告并在班级内分享,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诚信品质。此外,可建立 “互助小组制度” 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每组设立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明确小组职责 —— 学习上,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基础薄弱的同学辅导功课;生活中,同学生病或遇到困难时,小组成员主动提供帮助;定期对互助小组进行评价,评选 “优秀互助小组” 并给予奖励,如颁发奖状、提供学习用品、组织小组团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互助的积极性,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二、创新道德教育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性与体验性

结合初中生身心特点,创新道德教育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度与体验感,让道德教育从 “被动接受” 变为 “主动感知”。其一,开展主题式实践活动。如组织 “诚信故事分享会”: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诚信故事 —— 可是个人亲身经历、家人朋友的真实事例,也可是书籍、网络中的经典故事;分享会上,鼓励学生用生动语言、丰富表情讲述故事,再组织讨论 “故事中的诚信行为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诚信”,让学生在分享与思考中深化对诚信价值的理解。其二,举办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可围绕 “校园美化” 开展活动 —— 如清理操场卫生死角、为教室绿植浇水施肥;针对 “关爱弱势群体” 组织活动 —— 如定期看望学校周边孤寡老人,为老人打扫房间、表演节目等,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奉献的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其三,利用多媒体与新技术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利用班会播放红色电影,如《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经典影片,观看后组织“革命精神传承”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和平年代如何学习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其四,组织跨学科融合活动。语文课堂学习《论语》时,可聚焦 “仁爱”“礼仪” 等思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如何在校园生活中践行‘仁爱’—— 如帮助同学、尊重老师”;科学实验课上,强调 “实事求是” 的科研精神 —— 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不篡改、不编造;小组实验中,明确分工协作要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实现 “学科教学” 与 “道德教育” 的有机融合。

三、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班主任需主动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让道德教育覆盖学生成长全场景。首先,强化家校沟通合作。除常规家长会外,可建立 “家校沟通群”,定期分享学生在校道德表现,如课堂上主动帮助同学,积极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同时收集家长反馈的学生家庭表现,如在家主动分担家务、尊敬长辈;针对共性问题,如部分学生沉迷短视频、存在说谎行为,组织线上专题家长会,邀请教育专家或有经验的家长分享解决方法 —— 如 “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如何通过家庭生活培养孩子诚实品质”,然后,组织家长讨论交流,形成家校共育共识。其次,深化与社区及社会机构的合作。与社区合作开展 “环保小卫士” 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现场演示分类方法,同时协助社区清理公共区域垃圾;联合社区开展 “道德模范进社区” 活动,邀请社区内的道德模范为学生分享事迹,让学生在身边榜样的影响下提升道德认知。此外,可与革命历史纪念馆、科技馆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 “红色文化”,通过文物、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参观科技馆时,设置 “科学道德” 互动环节 —— 如讨论 “科技发明如何服务社会、避免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树立 “科技向善” 的理念,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与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超民,谭媚. 中美两国中学德育情境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J]. 学术论坛,2015 (9).

[2] 曾婧芳. 试论孝道教育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 教师版 ),2015 (25).

[3] 何卫红 . 中学生德育教育培养的几点思考 [J]. 中学课程辅导,201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