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廖铮

威远县严陵镇中心学校 642450

引言

小学音乐的歌唱教学作为培育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部分,既要重视节奏、音准等基础技能的训练,也要关注歌曲情感的体验。鉴于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性,这就对教学形式的直观性有了一定要求,如音频片段、动画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将抽象的音乐元素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式,正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适应。通过结合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探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让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这样学生可以在互动过程中真切地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热情,这对于达成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及培养学生长期的音乐兴趣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歌唱教学领域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走向

(一)对基础训练予以辅助,使歌唱技能得到巩固

凭借数字化资源所具备的直观特性,助力学生精确地掌握节奏以及音准情况,进而提高基础的歌唱技能。举例而言,在教授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教材中的《卖报歌》课程时,能够运用“节奏互动软件”,此软件会将歌曲的节奏拆解成如“XX|XXX|”等基础的节拍形式,并且借助动画呈现节拍的强弱状况(其中,强拍以红色方块表示,弱拍用蓝色方块表示),学生依照软件给出的提示进行拍手练习,软件会实时对节奏的准确性给予反馈;在音准训练的环节,播放“阶梯音准音频”,同时配合“音高可视化图谱”(音高越高,图谱的线条也就越高),学生模仿音频进行演唱,通过图谱判断音高是否与标准相契合,从而迅速增强音准能力,为完整地进行歌唱表演奠定稳固的根基。

(二)设置教学场景,强化情感抒发

借助数字化资源搭建歌曲场景,引领学生领会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增强歌唱的感染效果。举例而言,在教授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教材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时,播放歌曲的动画视频,此视频展现出如“湖面划船、夕阳映照”的画面,同时搭配着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以及歌词字幕,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歌曲所传达出的轻松欢快氛围;然后,播放“具备不同情感风格的歌曲音频”,比如轻快风格的版本、抒情风格的版本,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聆听,并且组织学生探讨“节奏速度在情感表达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最终结合视频营造的场景及音频带来的体验,让学生带着“愉悦、憧憬”的情感去进行演唱,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实践策略

(一)资源选取与教材相结合,使资源契合教学需求

依据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状况,精心挑选适配的数字化资源。举例来说,在教授低年级教材中的《小星星》内容时,挑选如“动画儿歌视频”“互动节奏游戏”等具备较强趣味性的资源,这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方面的特性相契合;在教授高年级教材中的《歌唱祖国》时,选用“歌曲背景纪录片片段”“专业歌手演唱视频”资源,以此助力学生领会歌曲的内涵,增强歌唱的严肃性以及情感的深度;所选取资源的难易程度需要和学生的能力相匹配,以此保证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

(二)与传统教学融合,达成协同增效的目标

将数字化资源当作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构建“资源辅助与教师引导协同”的模式。比如,在教授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教材中的《茉莉花》时,首先借助“歌曲音频”,使学生初步领略歌曲的旋律;然后,由教师对演唱技巧(如气息的将控、吐字的发音等)进行示范;到了学生练习的阶段,播放“伴奏音频”,同时配合“歌词提示屏幕”,以此助力学生跟上歌曲的节奏;练习完成后,运用“录音软件”录制学生演唱的片段,师生共同聆听并分析,教师依据录音给出改进方面的建议。

三、结论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获得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所给予的有效支持,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为依托,通过开展如辅助节奏音准等基础训练、营造与歌曲内涵相契合的情感情境,并搭配运用“依据教材选择资源、融合传统教学”的策略,一方面能够助力学生精确掌握歌唱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表达,从而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歌唱能力。在未来,需要不断探寻资源与教材的深度融合方式,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开发专属的数字化素材,进一步改进应用方式,使数字化资源能更出色地服务小学音乐歌唱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忠红 , 王振国 . 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5):53-54.

[2] 范璐茜 . 网络背景下浸入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民歌教学中的应用[J]. 新智慧 ,2020(2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