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艺考生地理作业趣味性与学科性融合设计的实证研究
张元凯
洛阳市第十一高级中学 河南洛阳 471000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艺考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高中阶段的学习面临着艺术课程和文化课程双重压力。尤其是在地理学科上,许多艺考生在面对地理知识时常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性较强的课程,在艺术类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常常被忽视。然而,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有助于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提升,还能对其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如何在地理作业设计中增加趣味性并与学科性相结合,成为提升艺考生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艺考生地理作业的趣味性与学科性融合设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创新作业设计,提升艺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科成绩。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本文将展示融合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为艺考生地理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地理作业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在传统的地理教育中,作业设计往往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许多地理作业以解题为主,缺乏生动、有趣的元素,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尤其是在艺考生群体中,地理作业的吸引力较弱。对于艺考生来说,学科性强的地理知识可能与他们的艺术课程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他们对地理学科产生排斥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目前,地理作业的设计仍然多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被要求完成大量的作业,往往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思维的拓展和情感的激发。这种作业设计的局限性不仅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
针对这种现状,结合艺考生的特点进行作业设计创新,融入趣味性和学科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学科成绩。趣味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而学科性作业则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
二、艺考生地理作业趣味性与学科性融合的理论框架
趣味性和学科性的融合设计,不仅要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需求,还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理论上,趣味性与学科性的融合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趣味性作业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游戏、情境模拟、探究活动等方式,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感。其次,学科性作业则要求作业设计能够紧密结合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同时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艺考生的地理作业设计中,趣味性和学科性的融合需要考虑到艺术类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需求。艺术类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跨学科的元素,如结合艺术作品、地理景观的创作、地理与艺术的结合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同时保持对学科的认同和兴趣。
三、实证研究:地理作业趣味性与学科性融合设计的应用
为了验证地理作业趣味性与学科性融合设计的实际效果,本文以高一至高三年级的 10 班和 11 班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计约 284 名艺考生参与实验。实验组 10 班的作业设计融入了趣味性元素,如情境模拟、实地考察和艺术创作等;对照组11 班则继续采用传统的书面题目和理论知识练习。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兴趣明显提升。调查数据显示,实验组中有约 14% 的学生表示学习兴趣显著增加,而对照组仅有约 3% 的学生反映兴趣有所提高。在作业完成度方面,实验组学生的作业提交率达到了 9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 。更为关键的是,期末地理质检成绩平均分方面,实验组学生的成绩较对照组平均高出4.3分,体现出作业设计对学业成绩的积极促进作用。
此外,实验组学生反馈表明,趣味性作业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还有效减少了学习压力,增强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相较之下,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变化不明显,表明传统作业模式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方面存在局限性。综上所述,趣味性与学科性融合的作业设计模式显著提升了艺考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成绩,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改革方向。
四、讨论与建议
虽然实证研究表明,趣味性和学科性融合设计的作业模式在提升艺考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成绩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首先,地理作业的趣味性设计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对于许多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形成惯性,要转变思维并设计出既有趣又具学科性的作业并不容易。其次,趣味性作业的实施可能会受到学校资源和时间的限制,例如,实地考察活动需要较为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时间,而这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无法全面落实。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将趣味性和学科性相结合,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地理作业设计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平台,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作业形式。最后,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地理作业设计创新,促进趣味性和学科性的有机融合。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高中艺考生地理作业趣味性与学科性融合设计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融合设计的作业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显著提高了学科成绩,促进了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全面发展。通过将趣味性与学科性相结合,作业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而是更具互动性和实践性,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融合设计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尽管这一教学模式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对新教学模式的适应性不足等问题。这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推动这一模式的深入发展。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作业的创新设计将为艺考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可能性,帮助他们在面对文化课与艺术课的双重压力时找到合理的平衡,最终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王涛 . 高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激发策略研究 [J]. 地理教育研究 , 2019, 40(2): 50-55.
[2] 李建华, 张洁. 艺考生文化课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探讨[J]. 教育学报 , 2020, 41(3): 112-118.
[3] 陈芳 . 趣味性与学科性融合的教学设计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 2021, 21(5): 77-82.
作者简介:张元凯(1989-)男,汉族,人,陕西师范大学学士 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单位: 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