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该如何讲述
胡君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小学 湖南长沙 410011
故事敞开我们的生命空间,孕育我们生命的记忆,陪伴我们生命的旅程。没有故事的生活是寂寞的,没有故事的童年是暗淡的。应该让中国故事走进课堂,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故事该如何讲述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课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问题的缘起:为什么讲故事
1. 儿童需要故事。听故事,是童年最大的享受。孩子还能编出一个个不同的故事。他们喜欢编故事,相信故事里的美妙,相信故事里的诗意和温暖,相信故事里的哲学与道理,故事将快乐留在了他们的心里。李远哲博士认为,人之所以要读书,是因为我们对人生的体验有限,在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的前提下,必须以阅读来扩展自己的时间与空间,透过书籍来汲取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人生。热爱阅读从听故事开始,听故事其实就是一种特别的阅读方式。故事扩展了孩子的视野,让他们学习关心万事万物,让他们内心有了温暖而安全的归属感。
2. 故事对儿童的影响巨大。美国故事家吉姆认为,听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稳妥办法。这表明,故事的内涵不仅反映生活,揭示世界,而且故事对人的塑造施加着积极影响,有教育性。儿童能在故事中汲取知识,并在故事语言的潜移默化下,增进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的功力。而且故事能让儿童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追求正义感、真理,并探求真实。同时,能促进他们思考,并刺激他们创造与发明。
二、故事的选择:讲什么样的故事
故事对儿童的发展和影响力是很大的,它的内容和描述的笔法都可能成为影响儿童某方面发展的因素,所以,我们在为儿童选择故事时应该谨慎。正确的知识可以使我们避免偏见与猜疑,因此,故事要利用各种语气来传达正确的知识与信息。
中国并不缺乏好故事的素材。从绵长悠远的古代文化到现代中国一个多世纪的激流勇进,我们拥有着无数蕴意深邃、震撼心灵的中国故事。我们所欠缺的,是把故事讲好的能力。
三、故事的讲述:怎么讲故事
1. 讲出思想。传播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往往易陷于空洞地说教,我们要学会真实地讲述活生生的故事,在故事中见人、见物、见思想、见精神,通过故事传递出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故事往往能立于微观的层面而传达重大的内涵。好故事是作者用心用情写出来的,不仅语言优美,感情深厚,而且还包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需要讲述者潜入文中,细细咀嚼,深刻领会。在阅读时要耐心,安静,沉入其中用心欣赏书中的风景,体验文中的情感,不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停留在阅读的表层。在讲述中要大胆讲述出自己看到的书中风景,自己体验到的文中情感,和自己领悟的人生道理。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读者的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在故事里融入讲述者自己的阅读体会,可以是对故事里角色的认同,对故事与生活联系的认识,也可以是对故事内涵的领悟。例如,我们给学生讲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此外,我们还可以告诉学生,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虽然是个神话,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一种朴素的天体演化思想。这些,是讲述者带着个人色彩的思考,能帮助他们更丰富地理解故事,同时把我们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通过故事讲述的形式带给了学生。
2.讲出个性。用你的思想组织故事,并用听众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讲述方式。阅读是建构性的,我们把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东西同我们已有的知识和信念结合起来获得文章的意思。因此,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人眼里并不完全相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讲出趣味。故事要用儿童的语言讲述,浅显易懂,但要规范,优美,形象,生动。例如给一年级的小朋友讲述《孟子· 公孙丑上》中《揠苗助长》的故事。原文为文言文,如果教师按原文这样子讲,没有人能听懂。我们可以改变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述: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他在田里种了好多稻子。哎呦哎呦,种粮食真辛苦,农夫非常想让稻子快点儿长起来。他说:“哎呀呀,要是我的稻子能长得快一些,马上就能收割了该多好啊。”于是他每天都去田里看稻子。可是稻子还是长得非常慢。他等不下去了就说:"哎呀呀,怎样才能让稻子长得高,长很快呢?他终于想到一个 " 好法子 ":我把稻子拔高一点,不就能长得快了吗?于是他就开始向上拔,他把田里的每棵稻子都拔高了一些。“哈哈哈哈,这下好了,稻子都长高了。”他满意地扛着锄头回家去了。回到家,他得意的把这事告诉了他儿子。儿子跑到田地里一看,庄稼全都枯死了。原来庄稼是靠根来生长的,把根都拔了起来,庄稼怎么生长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发展规律,我们要遵循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客观的自然规律一般是抽象无趣的,一年级小朋友都好动,大多没有耐心坐下来听老师讲那些没有意思的条条框框,或者长时间的去观察自然界。而成语故事既好听又有趣,一定可以抓住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小朋友在听故事的同时,懂得自然的客观规律。听完故事后,可以向小朋友们提问:为什么庄稼突然都死了呢? 如果孩子们不明白,教师可以讲解,植物的生长原理。告诉学生植物是一步一步的生长的,缺少一个环节都不可以,小朋友的成长也是如此,一定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最后才能像植物一样“开花结果”。这样一来,故事变得丰富,有趣多了。
4. 讲出情感。想让人倾听你的故事,首先要与人平等对话,用心真诚地交流更容易被人接受。在故事中要注入自己的情感。大家都知道,梅子涵老师,他的故事讲得很好,他总是讲得很投入,讲《爱心树》的时候,一遍慢慢翻页,一边讲述那个久远的树久远的男孩的故事,一边讲述着自己的外婆,自己的故事和书中的故事互相印证和渲染,我们看到他的眼中闪着晶莹的泪光。他还常常一边讲,一边表演,讲《猜猜我有多爱你》,讲到小兔子使劲跳起来,说“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他也从座位上蹦起来,张开的双臂差点打翻邻座老师的眼镜,大家都开心地哈哈大笑。
总之,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故事讲述者,每一个孩子都有必要学会讲故事。
参考文献
[1] 张艳 .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J]. 小学阅读指南( 低年级版 ), 2025, (03): 15-17.
[2] 赵盼 .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J]. 求知导刊 ,2025, (05): 98-100.
[3] 陈沁岚. 依托绘本阅读,让小学英语课堂更精彩 [J]. 江西教育 , 2025, (03):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