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合肥地域文化的中学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

杜新飞

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当前,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新时代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思政课要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响应和落实国家战略,与时俱进实施数字化转型,积极促进教学资源开发从过去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教育模式向数字化的“精准滴灌”的模式进行转变。在此过程中,地域文化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也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合肥市为例,探讨合肥地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开发的深度融合,为实现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创新性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地域文化赋能中学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助力地方特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2025 年4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中提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策略,为中学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施技术支持,文件指出,要建立覆盖国家、区域和学校三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其中,区域平台则是特色资源的“加工中心”,其本身具有的特色能够对地方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和沉淀,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合肥文化能够更加被本地学生所熟知,提升适配性效果。

(二)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规范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要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为技术赋能教育确定了价值方向。2025 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4-2035 )》从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教育新基建技术标准、教育评价技术体系、产教融合技术接口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和规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查找和开发中学思政课教学地方特色案例资源往往更加便利,另一方面,越是为学生所熟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越是需要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确保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符合相应的国家规范和地方政策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合肥地域文化资源时,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底层逻辑,要确保教学资源的正向价值引导以及新技术应用始终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合肥地域文化赋能中学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文化符号提取体系

合肥地域文化的多维符号体系可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实现结构化与动态关联。在技术实现层面,首先对包公廉政文化、三国军事文化等核心要素进行语义拆解,例如将包公文化中的“清正廉明”价值观细分为“司法公正”“道德自律”“制度约束”三个二级维度,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包公案》等典籍中的典型案例作为知识节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文化符号、思政知识点、教学资源的三元关系网络。

在课程设计层面,开发文化基因库智能检索系统,教师可通过关键词匹配快速获取资源包。比如说在法治教育模块中,系统自动关联《包公断案》互动剧本、虚拟法庭场景模板及法律条文解析视频,形成“案例导入- 角色扮演- 法理探究”的完整教学链条。针对中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三国文化数字勋章系统:学生需完成逍遥津战役沙盘推演、周瑜点将台AR 解谜、三国人物AI 辩论等任务,每解锁一个勋章即可获得文化成就值,累计成就值可兑换参与“合肥三国文化论坛”的虚拟入场券,形成游戏化学习激励机制。

(二)构建跨学科融合的立体化教学场景

借鉴合肥市《地域文化融入义务教育美育课程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组经验,构建“思政 +X ”课程群。例如,在《刻“廉”魂》课程中,学生首先通过AI 剧本生成工具输入“包公拒礼”“陈州放粮”等关键词,系统自动生成包含冲突点、人物对白的三幕剧框架;

随后运用数字版画技术,将剧本关键场景转化为矢量图形,并通过激光雕刻机制作成实体版画。此过程中,美术教师指导构图与刀法,思政教师解析廉政文化内涵,信息技术教师提供AI 工具操作培训,实现“艺术创作- 文化理解- 技术应用”的三维融合。

地理学科可结合巢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发VR 生态监测虚拟实验室。学生通过佩戴设备进入巢湖流域数字孪生体,操作虚拟采样器收集水质、土壤数据,运用机器学习模型模拟不同治理方案对蓝藻爆发的抑制效果。系统实时生成数据可视化图表,学生需基于分析结果撰写《巢湖生态治理建议书》,同步渗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三)构建校地协同的资源开发生态

与包公故里文化园、李鸿章故居等机构建立数据共享双循环机制:一方面,将实体场馆的3D 扫描模型、历史文物数字孪生体接入教学平台,例如学生可在虚拟展馆中拆解淮军枪炮装备,通过增强现实标注功能查看各部件的制造工艺与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学校将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反哺给场馆,作为文化传播素材。合肥市教育局已推动建立“地域文化数字资源池”,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源版权追溯与贡献值量化,教师上传的优质教案、课件可获得数字积分,用于兑换其他学校的特色资源。

联合科大讯飞等本地科技企业,开发文化基因编辑工具包。教师通过可视化界面拖拽“文化符号模块”、“技术功能模块”、“教学策略模块”,快速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例如,在“巢湖生态治理”模块中,学生运用AI 建模预测不同治理方案的效果,系统同步推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音频,并自动生成“科学探究- 政策理解- 行动倡议”的学习路径。肥西县打造的“铭传故里景区+ 音乐思政课”模式,将纪念馆4D 影院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学生观看《刘铭传抗法》影片后,需用音乐创作软件为历史场景配乐,通过旋律选择反映对历史事件的情感认知。

三、结论

文章立足于合肥地域文化,着眼于中学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系统地构建了合肥地域文化赋能中学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创新路径,为合肥地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中学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其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还能为促进中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展望未来,积极拥抱新技术,不断促进合肥地域文化资源与中学思政课的有机融合,让数字技术有效赋能中学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一定能够开创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2035 年)》[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1/content_6999913.htm,2025- 01- 19:2- 5.

[2]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 [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4/content_7019045.htm,2025- 04- 11:1- 2.

[3] 冯刚,聂小雄 .“ 数字思政” 的生成背景、基本内涵和实践运用 [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 4.

合肥市 2025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合肥地域文化的中学思政课特色教学资源挖掘与创新应用》(HFSKQN202511);合肥师范学院 2025 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数字化背景下中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025yjs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