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心理状态、自护能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黎燕嫦
身份证:4406811990****4742
初产妇就是首次分娩后的产妇,其所面临的产后自我护理以及新生儿养育知识需求较大,但是通过对产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大多初产妇对以上方面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初产妇产后身心各方面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情绪往往表现为复杂多样,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严重时还会出现产后抑郁,这种状态对其身心健康均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利于产后早期恢复,也会影响后续对新生儿的照护[1]。针对初产妇所存在的特点,临床认为必须在其产后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要对其身体恢复情况加以关注,还应该重视其心理状态,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其树立正确的自我护理意识,并且促进健康知识水平提升,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母乳喂养,在促进产后身心健康以及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方面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选取我院初产妇 66 例,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1 月,选取我院初产妇 66 例,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 33 例,年龄 22 至 35(28.47±2.94)岁,体重 52 至 69(60.48±2.74)kg,孕周 37 至 42 (40.11±0.73) )周,观察组 33 例,年龄 22 至 36(28.56±2.83)岁,体重 51 至 68(60.56±2.62)kg,孕周 37 至 42( 40.34±0.68 )周。一般资料对比,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对初产妇开展常规生活干预,讲解有关育婴的知识,并且开展产后指导。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主要在沐浴间等场所进行。
观察组:①初产妇在产后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自身的新角色,因此容易出现相关负面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其进行沟通,针对初产妇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也应该开展耐心且详细的解答,在此期间也需要掌握其心理状态,能够为其提供心理咨询、相关知识教育等,与初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告诉其遇到困难时应该积极求助,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的方式减轻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
妇进行正确哺乳姿势的指导,告诉其哺乳之前必须洗手,并且在乳房上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喂奶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坐位或侧卧,抱着新生儿的时候应该保证其包含大部分乳晕以及整个乳头。③护理人员对初产妇开展乳房护理知识的讲解,在此期间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其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教育。初乳出现时会出现结痂的情况,可以使用温水进行清洗,在此期间不能使用肥皂等物品。每天使用干净的毛巾对乳房进行清洗,如果存在乳房受伤或发痒等症状,可以将少量的油涂抹于乳头上。针对出现乳房内陷的初产妇,可以对其乳房进行相关操作,双手大拇指从乳房靠近乳头位置对乳房进行按压,并且向外推至乳晕位置,直到乳头能够清晰地露出。 ④ 为使得产奶量进一步增加,应该叮嘱初产妇保持早喂、常喂的原则,还可以通过吸奶器刺激母乳。在此过程中叮嘱初产妇对新生儿排尿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且掌握正确的尿不湿更换方式。
1.3 统计学方法
SPSS26.0,计量资料表示:
,t 检验,计数资料表示: n,% , x2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状态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1 心理状态对比(分)

2.2 自我护理能力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2。
表2 自我护理能力对比(分)


2.3 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分)

2.4 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 4 满意度对比(分)

3 讨论
对于初产妇而言,由于其缺乏相关经验以及知识,进而在产后进行自我照顾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常存在力不从心的感觉,这种情况会对其身体恢复造成较大的影响 也不利于 儿健康成长。初产妇产后身心均处于脆弱且敏感的状态,产后需要尽快地适应其身 亲角色的转变,对新生儿进行较好的照顾[3]。在此过程中其所存在的情绪较为复杂,如喜悦、焦虑等,面对这种情况会使其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同时在自我认知不足的情况下也无法对自身开展有效的护理,容易引发相关不良事件,同时不能对新生儿进行较好的喂养[4]。
在传统产科护理过程中常对母婴开展隔离护理,而且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方式,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护理期间会对护理人员与产妇之间的沟通交流造成影响,进而不利于对其开展整体管理。母婴床旁护理引起了广泛重视,主要在母婴同室病房中开展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向其传授相关知识以及育婴技能,还能够对护理过程加以指导,使得初产妇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5]。将其应用于初产妇产后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够在产妇床旁开展相关护理服务,在此期间能够与初产妇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进而了解其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需求,有利于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而且通过面对面的有效交流,能够使得初产妇紧张情绪得以缓解,提高产后恢复信心[6]。床旁护理期间也能进一步向初产妇进行相关育儿知识以及自我护理知识的讲解,减轻初产妇对育儿的恐惧以及不安感,并且能对自身进行更好的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期间重视母婴之间的亲密接触,如母乳喂养等,有利于初产妇与新生儿之间的情感得以增进,使得初产妇更好地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护理过程中能够考虑到初产妇个体情况对其开展个体化的指导以及建议,使得初产妇能够更好地应对相关产后问题,与此同时向其传授相关护理技巧,叮嘱初产妇学会自我观察以及对新生儿进行观察,也能够及时发现所存在的异常问题,并且得到及时的解决。所以,母婴床旁护理用于初产妇护理中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自护能力,积极进行母乳喂养,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齐也娇, 任静, 雷明. 母婴床旁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自护能力及育婴水平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21,50(S02):423-424.
[2]韩蓉, 柴嘉, 张小艳.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1,45(5):819-820.
[3]邢翠,舒晓芬,刘莉.家庭赋权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2,37(4):1-4.
赵娜,李雪艳.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4):654-6
[4]冯洁.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8(S1):1229-1230.
[5]高静,简鑫,黄婷婷.冥想联合体位护理对初产妇自然分娩后疼痛及分娩控制感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11):2743-2746.
[6]梁全英,黎法文,宋思思,等.心理弹性支持结合助产士一体式全程护理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结局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5):67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