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土空间规划下县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作者

沙婷 孙东俊 鲁长娟 刘平 于晓娟

德州市自然资源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省 德州市 253000 德州市土地储备整治中心 德州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德州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德州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引言: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可以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形成符合地区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的建设方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衍生了较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利于保证城镇建设与社会环境的稳定。基于此,开始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其中县级地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单元,借助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导向与指引作用,可以明确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思路,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的整体建设质量。

1.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关键技术

1.1 空间开发适宜性

为实现对于国土空间的有效规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研究区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应性展开科学分析,结合此次项目实际情况,构建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因子,确定相应权重,并对模型展开一致性检验。案例项目中,影响国土开发适宜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自然地理景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结合相关数据信息,明确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对权重。

1.2 区域空间布局

为实现对当前研究区空间布局现状的充分了解,需对研究区空间布局情况展开深入分析。一方面,可将POI点集与行政区进行叠加展开分析,以此实现对于城市发展情况的统计,以及热点信息的深入挖掘,有助于了解当前城市空间关系以及属性特征关系。

2.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下县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

2.1 结合规划内容做好城镇空间划分

在县级新城镇建设中,城镇空间规划是十分关键的,直接决定了城镇外部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以及经济持续发展,所以城镇地区需要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以及区域现有资源情况和实际发展现状,科学规划区域空间,做好区域功能分区工作。在县级空间规划时,规划人员需要结合地域特色文化,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要素,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不同功能分区的和谐发展。比如,在规划商业区和居住区时,规划人员需要着力于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在强调空间服务功能的同时,也要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和谐。在城镇化规划过程中,县级政府也要注意贯彻环境友好型模式,关注区域生态环境破坏情况以及后期的生态治理方案,加快存量用地开发,最终通过战略政策文件引导城镇化建设的方向,逐步形成县域城镇的独特风貌,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2.2 根据民生需求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是交通设施建设。交通设施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直接关系到区域商业贸易发展以及社会民众出行的体验,一方面县级政府需要结合自 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和 空间,进行县区交通大脉络的科学划分以及分析,助力于县域空间内的资源 另外 县级政 要做好区域内道路硬化工程,保证硬化道路能够通往各个村落,并做好道路的长期养护。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做好雨污管网、交通标识等多种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道路交通质量,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二是水电相关设施建设。水电是维持社会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资源。在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 政府 搭建集中安全供水体系,夯实自来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自来水的普及率。 在电 要做好电网的扩容与新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快电网管线的地下敷设,在保证电 提高电网基础设施的美观度。水电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关注农村地区的具体现状,重点提高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铺设率,让家家户户通自来水,改善农村民众的生活质量。

2.3 利用区域资源搭建高质量产业体系

县级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结合区域特色产业或者是优势产业,提高新旧动能转换,逐步形成高质量产业体系。县级地区包含了较多的村落,农村茶产业所占比中较高,所以政府部门可以加快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引入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形成生态农业体系。这也要求县级地区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种植高质量绿色农作物,并依托于此延伸农业生产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县级地区还要推动农副产品加工,发展农产品电商经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创新。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县级政府也要完善第二产业的发展链条,科学引入新兴产业,实现第二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第二产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也要逐步拓展第二产业的多样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人才资源朝着县城地区的流入与集聚。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可以重点发展服务型产业,立足于文化、教育、商业、旅游等多个领域,并强化二三产业的联动,充分凸显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发展质量。特别是我国不少县城都开始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因此在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县级政府部门也可以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总结:综上,国土空间规划在县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可以发挥较好的战略导向作用,使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通过县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破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困境,建成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发展模式,提高区域社会的和谐性。在具体进行新城镇建设时,政府部门也要做好区域民众的需求调研,从社会民众角度了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夯实新型城镇建设的基础,最终形成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地方特色发展路径,实现城镇地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1] 戴怡婷, 房佳萱.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县级单元新型城镇化路径[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2024,(21):16-18.

[2]衡信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县级单元新型城镇化路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3,(12):77-79.

[3] 陶德 凯, 杨晨 , 吕倩 , 王晓 菁. 国土 空间 规划 背景 下县 级单 元新 型城 镇化 路径[J]. 城市 规划,2022,46(06):25-3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