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代价值与途径
何军 韩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近现代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进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遗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浓缩与写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宝贵资源。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沈阳为例,探讨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对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形成及其内涵
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沈阳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英雄事迹和辉煌成就。保护和利用好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完整性的尊重,是对沈阳人民历史贡献的纪念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的传承。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沈阳人民同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沈阳的新生,为全国解放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沈阳是东北地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地,也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沈阳传播。1925 年 9 月,建立中共奉天支部,这是沈阳第一个地方党组织;1927 年10 月,建立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省临委机关设在奉天。沈阳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始地,也是审判日本战犯的终点城市。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沈阳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打响中国军人抗战第一枪,沈阳爱国警察打响中国地方治安力量抗战第一枪,中共满洲省委在沈阳发表中国抗战“第一宣言”,沈阳新民县建立中国第一支民众抗日义勇军,沈阳是东北解放战争的首战地,也是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后方基地。沈阳秀水河子歼灭战拉开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序幕。沈阳解放后,陈云率领军管会顺利完成接管沈阳任务和迅速恢复生产,使沈阳成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以“共和国工业长子”的使命担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巩固和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首先,沈阳是抗美援朝后方战略基地。抗美援朝爆发后,沈阳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抗美援朝的战略生产基地和战勤保障基地。全市各大国有企业一边恢复生产、一边支援前线,在硝烟中诞生了航空工业,在战争中奠基了军工基地。其次,沈阳是共和国装备部。1949 年 7 月从沈阳兴起的创造生产新纪录活动,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写下浓重一笔。沈阳作为我党最早接管的大工业城市,仅用三年时间就建起 82 家大型国有企业;在“一五”期间,仅沈阳铁西区就有182 家大型国有企业诞生,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创造了数百个“中国第一”。次,沈阳是新中国劳动模范摇篮。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共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 499 人(次)、省级劳动模范3443 人(次)、市级劳动模范26853 人(次),书写了一部创业史、英雄史、奉献史。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党领导沈阳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冲破计划经济束缚,励精图治,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创造出诸多全国率先和第一;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征途上,“沈阳先行”,继续打拼,浴火重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沈阳不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方向迅速发展,“沈阳制造”迈向“沈阳智造”,在沈阳全面振兴过程中书写了新的篇章。
二、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的构成和基本特征
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主题与沈阳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相结合的赓续与表现,是中国共产党沈阳历史的真实见证,由红色遗址、红色建筑、红色实物、红色故事、红色档案、红色文艺等构成,孕育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正确认识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前提。
(1)时间跨度长,超过百年。沈阳作为我国近现代历史节点上一座重要城市 , 见证了党领导沈阳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斗争和辉煌成就,时间跨度超过百年。根据 2010年初沈阳确定的革命遗址名录、2021 年辽宁省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和辽宁省同年公布的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类)名单,以及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录,笔者初步整理和统计,沈阳现有党史红色文化资源74 处。其中,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为27 处,约占其总数的 36.5% ;抗日战争时期的为13 处,约占其总数的 17.6%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为19 处,约占其总数的 25.6%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为15 处,约占其总数的 20.3% 。
(2)类型齐全,形式多样。沈阳党史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时间较早、数量较多,而且类型齐全,包括多种形式。例如,在 2021 年辽宁省公布的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沈阳占有 33 处,其中包括红色遗址、红色建筑等多种类型,如重要机构旧址、历史事件及革命活动纪念地、重要人物故(旧)居、革命烈士墓、革命纪念设施等。据笔者统计,在沈阳这 33 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重要机构旧址有4 处、历史事件及革命活动纪念地有6 处、重要人物故(旧)居有8 处、革命烈士墓有2 处、革命纪念设施有 13 处。除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外,沈阳还有各种类型的可移动革命文物。在 2021年辽宁省公布的第一批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沈阳占有 270 件 / 套。此外,沈阳党史红色文化资源中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如红色故事、红色档案和红色文艺等,有待进一步整理和完善。
(3)典型完整,底蕴深厚。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决定了沈阳党史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厚重、意义重大。中共奉天支部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沈阳历史的新篇章;满洲省委机关早期设在沈阳,记录了我们党领导东北人民反帝反封建军阀斗争的英勇事迹;沈阳是抗日战争的起始地和终结地,从1931 年 9 月 18 日沈阳打响中国抗战第一枪,到 1956 年 6 月至 7 月沈阳审判最后一批日本战犯,沈阳成为这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缩影版,拥有抗日战争的完整记录;沈阳是东北解放战争起点和终点,从秀水河子歼灭战拉开东北解放战争序幕,到辽沈战役在沈阳城落下帷幕,再到沈阳全力支援关内前线作战,承载了全国解放战争的战斗历程;沈阳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以“共和国工业长子”的使命与担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书写了沈阳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家国情怀。
(4)保护级别全,价值珍贵。沈阳党史红色文化资源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以及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登记公布、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拥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拥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拥有国家级工业遗产和省级工业遗产等。在沈阳现有的 74处党史红色文化资源中,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 处;同时,沈阳还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 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2 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4 处、国家级工业遗产 5 处,三者相加为 16 处。据笔者初步鉴别和筛选,删除重复部分,沈阳仅国家级党史红色文化资源就有12 处。
三、沈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这一重要指示,用活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沈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沈阳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一)深入挖掘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把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师,即关键在思政课教师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沈阳党史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认真收集和整理沈阳党史红色文化资源素材,构建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教学库。除了充分利用各大博物馆、陈列馆以及旧址遗迹的宣教资料外,还要继续深入挖掘沈阳地方党组织历史上的各种史实、史迹,为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准确、生动、翔实的史料。其次,要加强对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加深对党史红色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为高校思政课提供学理支撑。要抓住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背景、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结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问题,对沈阳党史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和提升,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再次,要准确把握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确立二者之间的“融入点”。把沈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机械拼入、简单相加,而要做到自然衔接、天衣无缝,水到渠成。
(二)科学运用沈阳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
沈阳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和珍贵,几乎涵盖了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的方方面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的源头和“活水”。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本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在遵循国家统编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各门思政课程的教学要点和知识重点,有针对性地、恰到好处地选取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典型素材和鲜活案例,使之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无缝对接。同时,也可以开设中国共产党沈阳历史专题讲座,作为教材补充内容的扩展加以重点讲解,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深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注意覆盖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精华,又不要简单机械重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又要有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体悟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使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感人。
(三)正确利用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真实鲜活、生动可信,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改革教学方法。高校学生接受过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思政课教育,进入学校后,很多学生总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很多红色知识,认为老师再怎么讲也是“老生常谈”,导致少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主动意识不强。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由于就在学校本地,随时可以就近参观考察学习,所以把沈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来,能够增强学生的亲近感、新鲜感、真实感。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时政热点问题、社会现实问题、学生思想观念问题等,利用沈阳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明辨是非,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也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沈阳党史素材,运用VR、AR 技术创造具有真实感的虚拟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其中,通过互动、体验、感受等方式,内化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讲沈阳党史故事,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激励学生铭记党的光辉历程、弘扬党的红色精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
(四)科学运用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手段
在网络和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打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适应学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存特质,运用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堂、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对沈阳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发;要把传统教学手段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思政课堂,给学生带来多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直达心灵,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例如,运用百集沈阳短视频《百年征程百秒瞬间》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没有刻板的、枯燥的说教味,相反在确保思想性和政治性的同时,在艺术上也达到较高水准,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五)科学运用沈阳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
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和创新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衔接起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政课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与沈阳红色教育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体验学习,让学生走进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历史发生地”,走进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曾经战斗过和工作过的地方,身临其境地触摸历史,重温先辈们艰苦奋斗、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峥嵘岁月,深刻体悟先辈们的崇高爱国情怀、优良道德品质和使命担当,从而达到触景生情的教学效果。此外,思政课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红色旅游,鼓励学生寻访沈阳党史红色景点、搜寻沈阳党史红色文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达到思修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3939.html.
[2] 习近平 .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43、161、246-247、
[3]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2021(7):4-17.
[4] 李向来.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沈阳的突出体现[J]. 沈阳干部学刊(3),2021 :5-8.
[5] 习近平.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J]. 求是,2022(13):6-21.
·沈阳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SY20230259Y)。
作者简介:何军(1975-)男,辽宁辽阳人,博士,沈阳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与利用。E-mail :
韩笑(1983-)男,辽宁沈阳人,硕士,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