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节目翻译与跨文化传播效果研究
李春伶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并行发展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媒体承担着语言传播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作为区域性重要媒体平台,通过蒙汉双语节目有效连接了不同语言群体,既服务于本地区多民族观众,也肩负着展示区域文化形象的重要任务。节目翻译作为双语传播的核心环节,不仅关乎信息的准确传达,还直接影响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和受众的接受度。不同类型的节目(如新闻、纪录片、综艺、专题片)对翻译提出了不同的功能性要求,同时蒙汉语言在结构、表达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天然差异,使得翻译工作面临较大挑战。本文将以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节目蒙汉翻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旨在为提升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的双语传播质量提供参考。
一、节目的蒙汉翻译现状
(一)节目类型与翻译需求分析
在的节目播出中,蒙汉双语翻译需求广泛且多样,不同类型的节目对翻译提出了不同的特点与要求。新闻类节目要求翻译迅速、准确,突出时效性与权威性;纪录片则更强调语言的生动性与文化深度,要求译者准确传达背景知识与情感色彩;综艺娱乐类节目则注重语言的趣味性与感染力,需要根据观众心理灵活调整表达;专题片则兼具信息性与宣传性,要求译文既规范又具一定的表现力。此外,由于蒙汉语言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上存在明显差异,翻译工作不仅是语言转换,还需兼顾文化适配,做到既忠实原意,又便于目标语观众理解和接受,体现出较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语言处理水平。
(二)蒙汉翻译工作流程与实践特点
在的节目制作过程中,蒙汉翻译工作通常遵循规范、系统的流程,并体现出鲜明的实践特点。翻译前期,译者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统一专业术语、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确保对节目内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翻译打下扎实基础。翻译执行过程中,根据节目类型和播出要求,常见的形式有同步翻译(特别是在新闻直播中)、字幕翻译(多用于纪录片、专题片)以及配音翻译(常见于综艺、娱乐类节目)。每种形式对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自然度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翻译完成后,还需经过严格的后期审校与质量控制,包括语言校对、文化适配性审查、字幕时间轴调整等环节,确保最终呈现的蒙汉双语节目既忠实原文又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接受心理,体现出高标准的专业水准。
二、提升节目翻译与跨文化传播效果的策略
(一)优化翻译策略与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节目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优化翻译策略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首先,译者应将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识和背景知识积累作为基础性工作,不仅要熟练掌握蒙汉两种语言的基本表达,还要深入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隐性内容。只有对语言深层次文化语境有充分把握,才能在翻译过程中避免生硬直译和意义偏差,使译文在忠实原意的同时,呈现出更高的文化适应性和情感共鸣力。
在具体翻译实践中,译者还需根据不同节目的属性与受众特点,灵活运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对于面向大众、普及性较强的新闻、综艺类节目,可适当采用归化策略,使表达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增强传播的亲和力与接受度;而对于文化专题片、民族题材纪录片等,适度采用异化策略,保留原文化的独特性与异质感,帮助观众深入体验和理解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多样性传播。
此外,术语规范化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面对涉及专业知识、政策术语、民族特色词汇等内容时,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系统梳理和统一规范,建设权威的术语库,并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以确保不同译者之间用词统一、表达一致,避免因术语混乱而影响传播效果。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翻译策略优化,不仅可以提升节目翻译的质量与效率,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节目的跨文化传播目标,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与文化传播力。
(二)创新翻译传播形式
在提升节目翻译与跨文化传播效果的过程中,创新翻译传播形式显得尤为关键。传统的单一翻译模式已难以满足多元化受众的需求,因此,积极探索多模态翻译手段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可以将字幕翻译、旁白翻译与画面提示等多种信息表达形式有机结合,通过视听语言的同步强化,提升观众对节目内容的理解与感知。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同步呈现蒙汉双语字幕,并结合必要的画面说明,既能保障信息的准确传递,又能增强节目的可看性与亲和力。
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节目内容的再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应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将电视节目的精华内容进行剪辑、重组和包装,形成更加符合新媒体传播特性的短视频、图文推送、微纪录片等新形式。在二次传播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双语标注、文化元素点缀、趣味互动设计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受众兴趣,拉近与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心理距离。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不仅能扩大蒙汉语节目在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还能有效提升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感染力与传播效果,助力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度认同。
三、结语
在蒙汉双语节目传播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受众需求的不断提升和传播环境的变化,节目翻译与跨文化传播工作仍需进一步优化。未来应加强翻译队伍专业化建设,规范翻译审核流程,注重文化差异的合理处理,提升翻译文本的自然度与亲和力。同时,应通过系统培训与机制创新,强化译者的跨文化意识与综合能力,推动节目翻译向更高质量、更强效果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提升翻译水平与跨文化传播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在民族团结、文化传播与社会沟通中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 郝秀利 . 视频译制制作系统简介 [J]. 数字传媒研究 ,2018,35(1):42-44.
[2] 王韶丹 , 塔娜 .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创新之管见——以广播为例 [J]. 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6,33(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