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作用研究
张丽
利川市第三民族实验小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1) 设计基于学生兴趣的数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计基于学生兴趣的数学活动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例如,通过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如超市购物、烹饪食谱等,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相结合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显著提高。例如,一项针对小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显示,当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爱好(如足球比赛的得分统计)相关联时,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积极性和成绩都有所提升。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学习模型,如积分奖励系统,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的目的。
(2) 创设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开放性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开放性问题通常没有固定的答案,它们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授分数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一个披萨被切成了 8 块,而你和你的三个朋友要平均分这个披萨,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块?”这样的问题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讨论,从而深化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因此,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 小组构建原则与优化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构建原则与优化策略是实现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首先,小组成员的构成应遵循异质性原则,即每个小组应包含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以促进互补和互助。例如,一项研究显示,将高、中、低水平的学生合理分配到小组中,可以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其次,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应定期轮换,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领导和辅助角色,从而培养全面的社交技能和责任感。例如,通过引入“轮值组长”制度,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轮流负责组织和协调,这不仅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也提升了每个成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此外,小组构建还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偏好,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合作学习活动。优化策略还包括定期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保小组活动的高效运行。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合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深化理解的关键。通过精心设计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小组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分数概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数拼图”活动,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部分拼图,只有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才能完成整个拼图,从而形象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算。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促进认知发展。在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确保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以促进不同能力水平和背景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合模式
(1)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相互促进与平衡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相互促进与平衡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进行探索,而合作学习则通过小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例如,一项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解决开放性问题,如“如何用数学的方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在后续的合作学习中,将这些概念与同伴分享和讨论,从而加深理解。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角色分配和任务分工,学生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交技能。
(2) 融合模式下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通过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利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例如,一项研究显示,在实施融合模式的课堂中,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正确率提高了 20% 。这表明,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讨论和解释概念时,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案例分析表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开放性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此外,采用适当的分析模型,如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分类,教师可以设计出既能够促进自主学习又能加强合作学习的任务。
结语: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融合模式时,我们发现,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数学解题能力,还能在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和批判性思考。例如,一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实验研究显示,当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解决开放性问题来探索数学概念后,再进入合作学习阶段,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分享自己的发现,并从同伴那里获得新的视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合作学习则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和协作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集体智慧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作用研究 [J]. 陈忠喜 . 中国校外教育 ,2019(16)
[2]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构建有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 张又方 . 考试周刊 ,2025(04)
[3]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开展趣味教学的策略 . 邓志环 . 读写算 ,2025(10)
[4]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策略探究 . 吴琼 .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