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

陈磊

滁州市博物馆 239000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对乡村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传承措施,包括手工艺与地方特色的融合、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旅游发展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的乡村振兴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乡村旅游

引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重视传承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表明从文化层面助推乡村振兴势在必行。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分析传统文化对乡村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传承措施。

1传统文化对乡村发展的积极影响

传统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核心要素,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首先,传统文化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乡村社区更加紧密。人们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有助于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其次,传统文化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手工艺、民俗艺术等传统技艺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转化为地方特色产品,推动经济多元化。通过保护和推广这些传统工艺,乡村可以吸引消费者和游客,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传统文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游客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充满兴趣,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乡村可以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展示地方手工艺等形式,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实现经济收益与文化传播的双重目标。最后,传统文化在教育和传承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培养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有助于在未来继续保持文化的延续性。这种文化传承不仅丰富了乡村的精神生活,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2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传承传统文化措施

2.1手工艺与地方特色,融合弘扬传统文化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手工艺与地方特色的融合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1)通过对手工艺的挖掘和保护,不仅可以传承文化,还能促进经济发展。手工艺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例如,浙江的龙泉青瓷,作为一种传统陶瓷技艺,体现了地方独特的文化和审美。在乡村振兴中,龙泉市采取了系统的调查与记录措施,建立了龙泉青瓷的手工艺档案,详细记录了制作工艺、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这种系统性的保护确保了传统技艺不会随着时间而流失。(2)在手工艺传承中,培养传承人至关重要。以四川的蜀绣为例,地方政府设立了“非遗传承人”制度,通过对资深绣工的支持和培训,鼓励他们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人。这些传承人不仅具备深厚的蜀绣技艺,还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历史意义。通过给予他们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政府鼓励这些资深绣工积极参与传承工作。传承人通常会在当地社区开设培训班,教授年轻人蜀绣的基本技巧、绣花的技艺及其文化内涵。蜀绣协会每年组织的传统绣品展览,是推广蜀绣的重要活动。展览不仅展示了传承人的作品,也为年轻绣工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通过展览,蜀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得以传播,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费者,展览期间,观众可以与绣工交流,了解蜀绣的创作过程和文化背景,从而增强对这一传统手艺的认同感。

2.2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推动传承优秀文化

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动力。这种结合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手段,还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例如大观文化村文化村开发了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如农事体验、传统节庆活动和民俗表演。这些活动使游客能够亲身参与,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例如,游客可以参与到当地的丰收节庆典,体验传统的庆祝仪式,这不仅让他们体验到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促进了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村内的民宿和农家乐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带动了地方的餐饮业发展。同时,手工艺品的销售收入也显著增加,许多工匠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这种经济增长,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促进了乡村的整体发展。

2.3文化设施与公共空间,建设传播传统文化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文化设施与公共空间的建设是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创建多功能的文化空间,不仅可以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还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坚实的基础。乡村需要建设多样化的文化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例如,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可以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文化活动,这些设施能够吸引居民和游客,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兴趣。在山东的某些村庄,建设了以地方民俗为主题的文化馆,定期举办传统艺术展览,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利用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至关重要。通过在村庄中心广场或公园设置传统文化元素,如雕塑、壁画和文化标识,可以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氛围。例如,某些村庄在广场上安装了展示地方历史和传统的艺术装置,使得居民和游客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社区的文化认同感。为了使文化设施和公共空间发挥更大作用,乡村可以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促进居民的积极参与。例如,举办传统节庆活动、手工艺市集和文化演出,让居民和游客共同参与。在某些地方,村民们自发组织“乡土文化节”,通过展示传统舞蹈、音乐和手工艺品,不仅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手工艺与地方特色的结合、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以及文化设施与公共空间的建设,乡村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还能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乡村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文化的复兴与繁荣,为乡村居民带来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熊淑瑛.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文化教育与传承推动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J].知识文库,2024,40(03):196-198.

姓名:陈磊  单位:滁州市博物馆  邮编号码:239000  出生年月:1980年7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安徽省舒城县  职称:副研究馆员  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文博历史、博物馆研究方向

课题:1.2022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合肥市特色村落保护性开发研究”,项目号:2022AH052109。

2.合肥师范学院校企产学研项目“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合肥市特色村落保护性开发研究”,项目号:HXXM2002132。

3.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皖东地方音乐赋能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研究”,项目号:ZSKF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