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研究
李颖宜
广州华成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510663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地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以及复杂性日益呈现出提升的态势,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依靠事前的费用预算以及事中监督,这样的模式在风险识别以及成本优化方面所有的功能比较有限,很难应对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市场环境以及项目需求,构建涉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造价动态管理以及成本优化控制体系,已然成为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实现项目价值增值的关键途径。这个体系着重强调对工程造价展开实时且全面的跟踪与调控,凭借科学配置资源、有效规避风险,以此保证项目经济效益可实现最大化。
一、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核心要义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属于一种系统性成本控制理念,该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其关键之处在于抛弃传统观念,传统观念把成本控制仅仅限定在单一施工阶段,而是要从项目前期的投资决策以及设计规划开始,一直到中期的招标采购与现场施工,再到后期的竣工结算和运维,都要开展连续性的成本信息收集、分析以及评估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造价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找出成本偏差,并且对潜在风险发出预警,凭借科学决策和纠偏措施,保证项目最终成本一直处于可控范围以内,达成对造价的精细化以及全过程优化。
二、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实践路径
(一)决策与设计阶段的源头控制
工程造价的约 80% 由投资决策以及设计阶段所决定,源头控制是动态管理的关键所在,在招投标环节,施工单位要仔细研读招标文件,精准掌握工程范围和技术要求,结合市场行情调查,制定出利润合理且中标概率相对较高的投标报价,坚决杜绝为中标而采取恶意低价策略,在设计阶段,施工单位应主动参与,加强和设计院的沟通合作,从施工可行性与经济性方面提供专业建议,辅助设计方案的比选及优化,尽力设计出兼具功能性与经济性的最优方案。依靠深入推进前期规划与设计,可最大程度减少后期因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增加,为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奠定坚实基础。
(二)施工阶段的过程精细化管控
施工阶段属于资源消耗以及成本发生较为集中的时期,这一阶段过程管控所有的精细化程度会直接对成本控制的最终成效产生决定性作用,企业要针对设计变更构建起严格的审批以及评估流程,任何一项变更都一定要审慎地对其技术经济性展开分析,以此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成本增加情况。在物资管理工作当中,应当紧密跟踪市场价格波动状况,借助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等一系列方式来锁定材料成本,在施工现场实行严格的限额领料制度,减少材料浪费现象,针对人工成本与机械成本而言,需要借助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规划工序衔接等手段来缩短工期,并且依据工程量精准对比设备租赁和采购所产生的成本效益,动态化管理机械使用情况,以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竣工结算阶段的闭环管理
竣工结算作为造价动态管理的最后一环,对达成成本闭环控制有着关键意义,施工单位务必提供覆盖施工图、变更记录以及签证单等在内的完整、真实且准确的竣工资料,防止出现费用虚报或者重复计算的情况,同时要积极协助建设单位开展资料审查工作,结算期间要是出现争议,应当先尝试依靠友好协商来解决,以此减少法律维权方面的成本。结算结束后,需要把项目决算和目标成本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仔细剖析成本超支环节产生的原因,全面总结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知识积累,为提升未来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给予支撑。
三、建筑工程成本优化的创新策略
(一)理念与体系的现代化构建
优化成本控制,首要任务是促使管理理念以及体系朝着现代化方向进行转型,企业应当树立起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观念,把成本控制从单纯的施工阶段,拓展至项目的整个过程,这就需要构建一套完备的成本管控体系,其中囊括清晰明确的成本目标、科学合理的核算制度,以及规范有序的分析与考核机制。成立专门负责成本管理的部门,可保证各项制度得以规范且有序地落实,借助制度化的约束以及体系化的运作,把成本控制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以此保障成本管理工作可深入且全面地落实。
(二)技术赋能的智慧化转型
信息技术的运用给成本优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引入建筑信息模型也就是 BIM 技术,可借助三维可视化模拟提前发觉设计冲突以及施工难点,减少施工过程里的设计变更及其引发的附加成本,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管理技术,可达成对施工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为管理者给予精准的决策支持,提高管理效率。推行精益建造方法,借助优化流程减少浪费,践行绿色施工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与技术,能节约直接成本,还可以带来长远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三)监督与激励机制的强化
有效的监督管理乃是保证成本控制措施得以有效执行的根本保障所在,企业应当构建起覆盖全部部门以及各个岗位的成本控制责任监督网络体系,借助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互结合的方式,针对成本执行状况展开全过程的动态监督与管控,监督所获取的结果要与严格的奖惩机制紧密关联,对于成本控制不力的相关人员要给予问责惩处,而对于取得较大成效的人员则给予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奖励。这样一种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可切实有效地激发全体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引导形成全员、全过程以及全方位控制成本的良好氛围环境。
四、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以及成本优化控制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突破传统管理方面的壁垒,以全生命周期理念作为引领,把技术创新和机制保障相互融合,借助源头控制、过程精细化管控以及闭环管理的有机衔接,再结合BIM、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以及强化监督激励,可达成资源高效配置以及风险精准规避。未来建筑企业要持续深入管理体系改革,把成本控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在保障项目经济效益之时,兼顾社会与环境效益,给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 徐伟 .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控制措施 [J]. 理财 ( 市场版 ),2025(4):60-62
[2] 徐毕楷 .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策略 [J]. 产业创新研究 ,2024(2):163-165
[3] 董保永 , 李清 .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探讨 [J]. 建筑与装饰 ,2024(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