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
齐莹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盐场镇源滩小学 723606
引言: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对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与健全人格起着关键作用。在农村小学,学生成长环境具有特殊性,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与乡村教育振兴。然而,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难重重。师资、资源、家校合作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德育效果。深入探究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并寻求创新解决路径,不仅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迫切需求,更是为农村学生奠定坚实道德基础、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德育工作的内涵与目标
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核心,通过系统的价值引导与行为规范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需结合地域文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规则意识及健全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道德基础。
(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是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实施者,兼具教育引导者、情感陪伴者与家校协同纽带的多重角色。既要通过日常班级管理渗透道德教育,又需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成长环境,在言传身教中传递道德准则,同时联动家庭与社会资源,构建全方位德育网络。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分析
(一)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教师数量短缺且专业结构失衡,班主任常需兼任多学科教学,无暇深入开展德育工作。部分教师未接受系统德育培训,缺乏专业方法与理论支撑,难以将德育内容有效融入日常教学。同时,农村学校薪资待遇低、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德育人才,导致班主任队伍稳定性差,德育工作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
(二)德育资源匮乏
农村小学硬件设施落后,缺乏德育专用场地与设备,如德育活动室、多媒体资源库等。教材内容与农村实际生活脱节,难以引发学生共鸣。此外,校外德育资源开发不足,周边缺乏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教育场所,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受限,使得德育工作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降低了德育效果。
(三)家校协同育人困难
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德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家长存在“重智轻德”观念,将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同时,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居多,由祖辈抚养的孩子缺乏有效监督与引导。家校沟通渠道不畅,家长会参与率低,家访难以常态化,导致家校协同育人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德育工作全面开展。
(四)社会环境复杂影响
随着网络普及,不良信息通过手机、电视等媒介涌入农村,低俗文化、暴力游戏等对学生价值观产生冲击。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匮乏,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侵蚀校园周边环境,削弱了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社会对农村教育关注度低,缺乏支持与引导,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度。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德育工作的质量。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培训活动,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例如,陕西省启动的“乡村德育赋能计划”,采用“云端讲座 + 实地研修”模式。线上邀请德育专家进行理论授课,剖析德育前沿理念;线下组织教师前往德育示范校实地观摩,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与教学方法。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可稳固德育师资队伍。山东省某县设立专项德育奖励基金,对在德育活动设计、学生品德引导等方面表现优异的班主任,给予奖金奖励,并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极大激发了教师投身德育工作的热情。
(二)整合与开发德育资源
深入挖掘乡土特色资源,能让德育工作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浙江省某农村小学以当地的农耕文化为切入点,开发“田园德育课程”。学校开辟校园农场,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种植、养护和收获,让学生在田间劳作中懂得珍惜粮食,体会劳动价值。同时,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丰富德育内容。湖北省多所农村小学与公益组织合作,构建“智慧德育资源平台”,涵盖德育课程视频、互动课件等资源。学校还打造“德育文化长廊”,展示学生的德育实践成果,如诚信日记、感恩手抄报等,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1]。
(三)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模式
搭建多元沟通桥梁,能实现家校教育的同频共振。福建省某农村小学班主任利用班级公众号,定期发布德育活动纪实、家庭教育指南,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动态。针对留守学生,学校开展“爱心爸妈结对”活动,由本地家长与留守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爱。此外,创新家校活动形式可增强教育合力。江西省某农村小学举办“家庭德育微课堂”,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分享家风故事、传统美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不仅增进亲子关系,还让家长深度参与到学生的德育过程中[2]。
(四)营造良好德育社会环境
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为学生成长打造优质环境。贵州省某乡镇政府联合市场监管、文化执法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规范商铺经营,净化文化市场。同时,组建“乡村德育宣讲团”,由乡贤、老党员组成,定期到学校开展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宣讲活动。此外,善用新媒体传播德育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甘肃省某农村小学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红色研学等德育活动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吸引企业捐赠物资,助力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发展,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村德育的良好局面 [3]。
结语: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虽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与开发德育资源、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及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等创新路径,已取得显著成效。师资能力得到提升,德育资源更加丰富,家校合作日益紧密,社会支持不断增强。未来,应持续深化这些创新举措,结合时代发展与农村实际,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德育方法,凝聚各方力量,构建更完善的农村小学德育体系,为农村学生营造更优质的德育环境,助力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明祥 . 农村小学德育资源开发研究 [J]. 教科研究 ,2021(6):45-48.
[2]王衍 . 互联网时代农村小学班主任与家长的互动策略 [J]. 少年科普报 ,2024(2):8-10.
[3]陈欣 . 现代新媒体在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教育与发展 ,2024(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