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
高小川
四川省夹江第一中学 614100
引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也面临着革新和发展。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是新课程理念的题中之义,强调将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学习、评价的高度统一。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 , 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点。
一、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解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评价与教学相互融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一理念为教学评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同向。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应高度统一,评价内容和方式要紧扣教学目标,使评价成为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有效手段。
2. 过程导向。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突出过程性评价,持续诊断学生学习状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策略。
3. 主体多元。教师和学生都应成为评价主体,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应成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形式,突出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二、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的现实困境
( 一) 课堂教学与评价脱节,缺乏系统设计
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仍然延续着“先教后评”的传统模式,将教学和评价割裂开来,评价往往局限于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等阶段性测评,缺乏融入教学全过程的系统设计。这种做法无法及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不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也难以引导学生主动改进学习方法。
( 二) 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参与不足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仍是绝对的主导,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学生缺乏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经验,评价意识淡薄,难以形成内驱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成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应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提高评价的主体性和参与度。
( 三) 评价内容片面,重结果轻过程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初中数学评价偏重学习结果,过于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评估。这种评价导向容易引发学生的功利心理,不利于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评价应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方面的表现,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
(-) 更新教学评价理念,实现目标同向
构建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首要一点是要转变教学评价理念。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与评价往往被割裂开来,评价成了教学的“附属品”,主要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这种做法忽视了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无法真正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评价观,正确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将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因此,教师要树立“评价即教学,教学即评价”的一体化意识,深刻认识到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将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统一设计,使二者紧密结合、相互匹配。制定评价目标时,应以新课标为依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细化,突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置难度适中、梯度合理的评价目标,避免“一刀切”。评价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便于教师实施和学生达成。
评价目标确定后,教师要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策略。在备课时,教师应该预设评价情境,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如提问、小组合作、练习巩固等嵌入教学活动之中,使评价与教学深度融合、同步开展。通过及时评价,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根据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实现教学与评价的良性互动。学生也能及时获得学习反馈,找出差距所在,调整学习策略,达到自我完善。由此可见,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的同向设计,既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举措。
( 二) 丰富教学评价维度,突出过程导向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评价维度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发展。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要形式,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这种单一化的结果导向评价模式,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应试心态,忽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 教学评价要突出育人导向,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构建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时,评价维度要全面丰富,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
具体来说,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思维维度,要重点评估学生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运算能力、直观感悟等。在问题解决维度,要考查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建模能力、策略选择、方案执行等表现。除了关注学科素养外,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如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合作意识等。只有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 三) 创新教学评价方式,重视学生主体
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评价权主要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评价活动,缺乏自我评价和互评的意识与能力。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精神。新课标强调,要创新评价方式方法,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自评、互评,提高评价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因此,在构建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时 ,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评价平台,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和评价情境,激发学生参评的内生动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反思学习得失 ;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评价量规,指导学生开展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学习他人 ; 在阶段性测评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习表现,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评价任务,如撰写数学日记、设计习题、开展知识竞赛、组织发现分享会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评的积极性。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提高。在评价结果运用中,教师要坚持正面激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表扬进步、赏识优点等方式,树立学生学习自信,激发学习潜能。只有不断创新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结语
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标理念的集中体现,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潜能。这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携手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后志刚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J].理科爱好者 , 2025, (02): 90-92.
[2] 张涛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 [J]. 新智慧 ,2024, (19):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