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社区资源的少先队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作者

郑天镶

沐川县第二实验小学

引言:

新时代教育理念重点把“品德塑造”和“实践锻炼”紧密融合起来,少先队开展的实践活动是青少年融入社会的桥梁且其影响范围正从“校园小天地”逐步向“社区大舞台”扩展,社区是青少年日常生活的现实环境以及他们认识社会、参与治理、传承文化的重要实践场所,不过当前少先队在社区的实践探索还面临资源分散、活动形式不够丰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难题。

一、基于社区资源的少先队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场景真实性与教育沉浸性深度融合

社区资源丰富,助力少先队实践活动突破校园界限,将教育延伸至青少年日常生活的社区场景。无论是漫步社区公园观察生态、探究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需求,还是参与社区文化节体验非遗技艺,这些活动都秉持“生活处处皆学问”的理念,引导青少年直面并解决实际问题。如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社区微焕新”计划,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设计,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二)资源在地化与教育本土化协同共生

社区资源有着独特的“本土色彩”,地域文化精髓、民众需求以及青少年成长轨迹深深融入到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之中,从深处的“探寻红色足迹之旅”,到茶楼内的“乡音乡韵传承行动”,再到田园乡村社区的“农耕文化沉浸营”,本土历史积淀、民俗风情与自然环境资源被这一系列实践活动深入挖掘,精心绘制出“各具千秋的社区教育画卷”,利用当地丰富的石刻艺术资源推出“小小文物守护者”计划,孩子们亲自测量石刻尺寸、探究文物保护技艺,将数学知识、科学原理和对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巧妙融合。

(三)主体多元性与实践协同性有机统一

“学校、社区、家庭、社会”多方力量汇聚于社区实践活动的推行中,协同合作展现出多元化格局,社区工作者慷慨提供场地与丰富资源且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活动的筹划与组织,博物馆、消防队等社会机构以专业力量悉心指导,就这样共同织就一张“四位一体”的教育培育网络,青少年暑期托管项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平台优势、高校志愿者团队的青春活力、公益组织的爱心力量被巧妙融合并精心策划出“环保巧手工作坊”“小小安全守护者”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这些活动让青少年跨越年龄与领域的界限,在互动交流中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二、基于社区资源的少先队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优化社区资源整合机制,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为优化社区资源整合机制,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少先队与周边社区、科技馆、养老院展开深度合作。学校少先队与社区携手,共同打造“社区公益小卫士”项目。社区为少先队员提供社区环境清洁、垃圾分类宣传等实践岗位,队员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分组对社区花园、楼道进行清扫,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耐心讲解分类知识,以实际行动为社区环境美化贡献力量。与科技馆合作开展“科技探索之旅”活动。科技馆安排专业讲解员为少先队员进行科普讲座,展示前沿科技成果,队员们还能参与科技小制作、实验体验等互动环节,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同时,学校少先队定期组织队员走进养老院,开展“关爱夕阳红”慰问活动。队员们为老人表演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陪老人聊天、下棋,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还为老人打扫房间、整理衣物,用温暖和陪伴传递爱心。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校少先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实现了学校、社区、场馆等多方协同育人,让队员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品德。

(二)拓展社区资源挖掘渠道,丰富活动素材库

为拓展社区资源挖掘渠道,丰富活动素材库,少先队与社区内的文化场馆、企业及民间艺人建立紧密联系,收获颇丰。学校少先队与社区图书馆携手开展“书香润童心”活动。图书馆为队员们开放了丰富的藏书资源,并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队员们在图书馆员的引导下,挑选感兴趣的书籍阅读,在分享会上交流读书心得,激发了阅读兴趣,提升了文学素养。与社区内的科技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探秘之旅”。企业安排专业人员带领队员们参观生产车间、研发实验室,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产品。队员们还参与了简单的科技小制作,亲身体验科技创新的魅力,拓宽了科技视野。此外,学校少先队邀请社区内的民间艺人走进校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剪纸艺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手把手教队员们剪出各种精美的图案;面塑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将面团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动物,队员们看得目不转睛,纷纷动手尝试。通过这些举措,学校少先队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为队员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三)强化社区与学校联动,完善实践保障体系

为强化社区与学校联动,完善实践保障体系,少先队与周边社区携手开展“绿植守护行动”。学校少先队提前与社区沟通,依据社区绿植分布和养护需求制定详细计划。活动前,社区邀请园艺专家为少先队员开展绿植养护知识讲座,提供专业指导;学校则组织队员们制作宣传海报,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理念。活动期间,少先队员们分组在社区进行绿植养护实践,社区工作人员全程协助,提供工具和安全保障。社区还设立“绿植养护监督岗”,鼓励居民参与监督和指导队员们的实践。学校与社区共同建立评价机制,根据队员表现和绿植养护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为优秀队员颁发“环保小卫士”证书。通过此次活动,学校少先队与社区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完善了实践保障体系,让队员们在实践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结语:

基于社区资源的少先队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其具有场景真实与教育沉浸融合、资源在地与教育本土共生、主体多元与实践协同统一的特点。在设计与实施上,可通过优化资源整合机制构建协同育人模式、拓展资源挖掘渠道丰富活动素材库、强化社区学校联动完善实践保障体系等策略,让队员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品德,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乾靖. 基于“五育”融合的少先队活动项目化实践研究[J].河南教育 ( 教师教育 ),2025,(02):36-37.

[2] 沈兵 . 少先队活动课程“县域顶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4,29(04):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