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路径
魏琴芳
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 628000
教育部等九部分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探索建设云端学校、智造空间、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人工智能 +X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构建新型教学组织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其中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融合,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教师数字素养无法开展混合式教学等问题,因此探究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路径,对于提升中职护理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混合式教学概念概述
混合式教学是融合了传统教学中的面授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线教学的教学模式,其以学生为中心,整合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的优势资源,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实现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在中职护理教学中,这不仅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更是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为中职护理的教学提供新的教学途径。
二、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遵循这一原则时,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自身的角色设定,精心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从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
(二)理实一体化原则
混合式教学将课堂分成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遵循理实一体化原则,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分离开,从而重构课程体系。如教学“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时,教师可以将理论学习的部分放到线上,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打好理论基础,构建完成的理论框架,而在线下学习阶段,教师则是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巩固学习的理论知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过程性评价原则
过程性评价原则是贯穿于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的重要原则,主要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和记录,但是由于混合式教学分为了线上和线下,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过程性评价时,需要结合来自于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和课堂学习中的学生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三、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路径
(一)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混合式教学中,自主学习环节是在开展课堂教学前进行的,主要依托于自主学习平台进行。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情境导入,构建真实护理场景
情境导入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在进行中职护理教学时,因为学生已经通过线上的形式对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就可以构建一个真实的护理场景,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场景中,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回忆线上学习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在线学习平台的反馈,构建起一个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内容,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帮助。
(三)知识建构,深化理论与技能整合
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知识建构需要贯穿于线上线下教学的全过程,线上平台提供结构化的知识点讲解、思维导图和知识关联图谱,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而线下课堂则通过教师引导的实践活动,促进知识的深度内化。例如,在教学“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建构活动。在线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的思维导图功能,绘制出自己理解下的知识结构图,需要涵盖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皮肤准备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复杂的外科病例,如“68 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胃癌根治术”,那么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讨论该患者手术前后的风险评估,总结针对患者的护理重点,明确手术前、手术后各个时期的护理要点,如术前血糖控制与术后伤口愈合的关系,术前呼吸功能锻炼与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的关联等,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更有深度的知识构建。
(四)实践应用,提升核心职业能力
混合式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课堂上的实践,学生在课前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则是以实践应用为主。在开展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可以将课前学习的知识放在一个个实践任务中,从而提升学生实践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阑尾炎病人的护理”时,教师可以将实践教学分为以下几个具体的任务:
任务1: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评估与观察任务2:阑尾炎术前护理准备与健康指导任务3:阑尾炎术后即刻生命体征监测与管理任务4:阑尾炎术后伤口护理与并发症预防任务5:阑尾炎患者出院健康指导与随访计划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这几个任务时,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理论和实践。以任务 4 为例,任务的第一步是以理论分析的形式,总结阑尾炎术后伤口护理与并发症预防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二步是学生在教师给出的实训内容中动手完成相关的操作,如操作伤口换药、引流管管理和伤口感染早期征象的识别,并设置相应的临床案例:“阑尾炎术后第二天,患者伤口渗液增多,局部温度升高”,要求学生进行伤口的评估,正确记录伤口的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五)多元评价,完善反馈改进机制
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时,教师应当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评价主体来看,应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行业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从评价内容来看,应全面覆盖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从评价方式来看,应注重即时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互补。
例如,在教学“泌尿系统结石病人的护理”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知识维度上,设计线上选择题、填空题和病例分析题,测评学生对结石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技能维度上,通过 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疼痛评估、液体出入量计算、引流管护理和结石预防宣教能力等方面的技能。
结语
综上,在中职护理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未来,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究混合式教学的应用路径,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许志兰 , 贾阿娟 , 金栋智 .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J]. 教师 ,2025,(06):128-130.
[2] 罗翠婷 , 吴凤荣 , 杨日佳 .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中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药物应用护理”课程为例 [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4,(1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