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校本视域下体育跨学科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

董怀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 157006

在教育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以及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大环境下,小学校本教研成了推动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促使教师专业水平得以成长的关键所在。体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所开展的跨学科融合既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五育共同推进”目标的重要方法。教师所具备的科研能力,是保障体育学科跨学科融合顺利实施的核心要素,迫切需要从校本的角度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赋能体系。“三维赋能”策略依托校本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从需求导向、机制创新以及价值转化这些层面出发,为教师科研能力实现系统性的提升给予路径支持。本研究剖析其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聚焦校本需求,筑牢科研根基

着重关注校本需求是筑牢教师科研基础的关键所在,有必要构建一套具备系统性的需求响应机制。其一,要精确判定校本层面体育跨学科融合的关键需求,这一需求包含课程建设、教学实施以及学生发展等方面,需把需求的判定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进行结合,以此保证科研方向与校本目标相符合。其二要依据需求搭建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针对不同的教师,制定有差别的目标和内容,这些内容涉及学科知识、融合理论以及科研方法等。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素养[1]。与此同时,搭建起动态的反馈机制,按照规定的周期对新产生的需求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现有的策略加以调整,从而切实保障培养工作可以紧密贴合校本层面的具体需求。

比如在教学足球运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秉持的“强健体魄,全面发展”这一办学思想,率先分析得出符合校本的需求,也就是把足球和数学、科学这类学科加以融合,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为数学教师策划“足球场上的几何”这一专题培训活动,教导他们引领学生计算足球场的面积以及角度;为科学教师组织“足球运动中的力学”相关研讨活动,促使他们带领学生去探究踢球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与重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群体以动态的方式收集学生所给出的反馈信息,察觉到学生对于足球和地理知识相互融合的内容展现出兴趣之后,即刻对教学策略予以调整,增添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促使科研切实地在学校扎根校本土壤,助力学生成长。

二、创新融合机制,激活实践动能

创新融合机制应当从制度、资源、协作几个维度搭建一体化的体系。在制度这个层面上,要构建起科研激励的机制,把科研成果与职称评定以及绩效考核相互关联起来,清晰地确定科研任务和对应的奖励,以此激发内在的动力;同时要健全管理制度对项目的流程加以规范,从而为科研工作提供保障。在资源层面,要整合内部和外部的优质资源,打造一个跨学科的科研资源库。这个资源库要包含文献资源、案例资源以及专家资源等,并且要对科研设施的配置进行优化,以此来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2]。在协作这一维度,打造跨学科的协作共同体,破除学科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进行团队的组建。通过集体备课、研讨开展协同科研,促进知识共享,形成合力。

比如在教学篮球运动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创新融合机制,从制度层面来看,鉴于学校设有科研激励举措,教师积极投身到把篮球和物理知识相互融合的课题研究当中,对于在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在进行职称评定时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资源领域学校对有关篮球力学原理的专业文献、颇具代表性的精彩教学案例进行整合,并且还专门邀请体育领域的专家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在协作过程中,体育教师与物理教师共同组建团队,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深入探讨怎样向学生讲解投篮时所涉及的抛物线原理。通过共同开展研讨、进行实践,篮球课变得更具趣味性,而且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教学的新动能被激活。

三、深化成果转化,彰显育人价值

若要进一步深化成果转化,必须构建起一个从科研领域延伸至教学环节的闭环式体系。首先,要精准地明确转化的具体方向,应把体育学科与其他多学科相融合所产生的成果,集中聚焦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这样一来,才能切实保障这些成果可以与教学实践实现无缝衔接。其次,需要建立实施路径,借助校本教研的方式搭建成果转化的平台,积极组织成果展示活动以及应用方面的研讨会议,在此过程中,引导教师将这些成果逐步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案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建立一套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成果应用的实际效果,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转化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3]。此外,进一步强化校本的推广以及辐射作用,把已然成熟的成果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借助校际之间的交流活动、成果的汇编等途径来扩大其影响力。

比如在教学排球运动时,教师可以把跨学科融合所获得的成果巧妙地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科学学科的知识融入进去,为学生详细阐释在进行排球运动时身体各个器官是如何相互协作的,从而使学生切实理解科学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还可以结合数学学科的知识对排球比赛的得分规则、比赛场地的具体尺寸等内容进行计算分析。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发以排球为主题的绘本、动画等类型的课程资源,用以辅助日常的教学活动。借助课堂观察以及学生反思构建跟踪机制,并且及时地开展教学调整工作,最终把经过完善且具备实用性的排球教学方案归入校本课程当中,在校际体育教研活动中分享,还汇编成特色成果集,让更多学校借鉴,彰显育人价值。

结语

小学校本视域下 “三维赋能” 策略,通过聚焦需求、创新机制、深化转化的协同发力,构建系统可操作的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体系。该策略贴合校本实际,为教师科研提升与体育跨学科融合提供支撑,实现教师发展与校本质量提升的双向促进。实践中需坚持校本导向,优化策略与机制,适应新需求。未来需深化研究,探索与其他校本改革的协同联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彰显科研育人价值,为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旭. 在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 ,2024(31):69-70,76.

[2] 石星 . 新课标视域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困境及策略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4,14(29):69-72.

[3] 缪军滔 .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学习的设计探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04):131-133.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学会 2025 年度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小学校本视域下的“三维赋能”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t2025031008583182595)阶段性研究成果。